满足公众科普需求

  • 2023-01-31
  • John Dowson

很多二胎家庭不明白,儿童房不就应该装上下铺才最实用吗?这样想可就大错特错了,不需要上下铺,请师傅在原先的大床中间打一面柜子,一分为二改成2张床,两个孩子睡着更香更安稳,床头柜衣柜也都本站

满足公众科普需求本站

  5月16日,中国科普研究所在京举办建所30周年庆祝会,并同期召开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17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会议期间,本报记者就我国科普政策的演变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情况等问题专访了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

  《科学时报》:首先祝贺中国科普研究所成立30周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普事业经历了一些波折,科普政策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你认为应当如何看待这些波折和变化?

  任福君:我觉得科普事业特别是科普研究事业,在我国就像是一座刚刚开发的金山一样,挖开了土,再往深一挖,就是金子了。因此,需要更多的人来了解和支持这一黄金事业。

  回顾新中国科普政策的历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

  1949年9月,全国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第43条中提出:“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奖励科学的发现和发明,普及科学知识。”在新中国即将成立时,能在众多涉及到国家和社会变革重大事务的决策过程中,专门提到科普事业,这足以说明党和政府对科普事业的重视与支持。

  新时期的中国科普政策从1978年到20世纪末,是中国科普政策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1978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既标志着中国“科学的春天”的到来,也是中国科学技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转折点。

  1978年,担负国家主要科普工作任务的中国科协开始恢复工作,组织了一系列科普活动,还建立了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所是1980年5月19日在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高士其先生的直接倡导建议下,经同志亲自批准建立的。这足以说明,当时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和科学家们对科普和科普研究事业的重视与支持。

  第三阶段也就是新世纪的科普政策。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实施,这是科普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首部科普法从法律的角度规定了科普事业发展的目标、过程、主要的工作内容和组织以及科普经费的筹措等。它的颁布实施表明,我国通过立法将科普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对于进一步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时报》:2006年1月9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对我国未来15年科普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规划。在这个纲要的指导下,2006年2月6日,国务院又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年)》(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目前,它的实施情况如何?

  任福君:《科学素质纲要》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末的水平。也就是说,要再奋斗十几年,才能把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缩短20年左右。

  调查数据显示,到2007年末,我国公民中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只有2.25%,而美国同时期的数据是25%。所以,科普工作任重道远,提高我国全民科学素质的工作任重道远。

  任福君:《科学素质纲要》中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即“四科”、“两能力”。

  中国科普研究所从1992年至2007年已进行了7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其中,2008年11月发布的2007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2008年世界十大科学发现”提到,影响很大。目前开展的第8次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已经到了数据处理阶段。从第7次调查数据来看,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有波动。从性别上看,男性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是2.9%,女性是1.6%,男性科学素质明显高于女性。从年龄上看,18岁到29岁之间是3.5%,60到69岁是1.3%,18岁到29岁之间的年轻人的科学素质是最高的。从学历差异上看,学历高科学素质就高;从城乡差异上看,城市明显高;从地区差异上看,东部公民科学素质最高;从职业差异上看,专业技术人员、党群组织负责人科学素质最高。重点人群中,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是10.4%,城镇劳动人口是3.0%,农民是1.0%。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其中领导干部的科学素质最高。

  另外,我们首次在国际上使用了科学素质指数来描述公民科学素质状况。近3次调查的科学素质指数显示,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呈稳步上升趋势。而且我们的科学素质指数研究工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被国际著名杂志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约稿。

  为了比较,我们也应该了解一些主要国家公民的科学素质状况:加拿大1989年为4%,日本1991年为3%,美国1992年为6.9%、1995年为12%、1999年为17%。

  任福君:落实《科学素质纲要》有很多措施,这里只能举几个例子。如首先要深入开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活动,落实《科学素质纲要》的各项工作。这个主题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因为节能降耗和减排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而安全、健康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和百姓安康,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是以共建与共享为抓手促进科普资源建设。主要是加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研究工作,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繁荣科普创作和出版事业等。

  通过对新中国科普政策的简要介绍,可以发现,科普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科普就在每个人身边。比如,我们如何节约家里的水和电,这里面都有技巧。这就是科普需求,满足这样的需求也是我们科普工作者的具体工作目标。

  任福君:谈到科普需求,这里就要多说几句了。实际上,科普需求具有层次性、社会性、时代性、差异性、客观性和热点性等特点。按照主体不同,分成国家、社会和公众个人的科普需求;按照目的的不同,分成科普工作者和公众的科普需求;按照重点人群的不同,可以分成领导干部与公务员、城镇劳动者、农民、未成年人和其他人群的科普需求等。

  我们也可以将科普需求分成两个部分,个人需求和公共需求。具体来说,个人需求主要是公众个人需求,而公共需求又可以分为国家需求和社会需求。

  国家科普需求的主体是国家,是为国家发展服务。国家科普需求是为了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立足于国家经济社会条件,反映国家利益,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国家科普需求旨在宣传国家科技政策等大政方针,提升国家整体科普服务能力,如当前国家围绕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大力开展科普工作。国家科普需求由国家财政大力支持,并从政策、组织、人才队伍以及科普形式、内容等方面都给予支持,以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素质,使公民树立科学发展观,形成科学发展的精神。

  社会科普需求的主体是社会,是为社会科普服务。可以说,一部人类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人类不断追求社会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也是一部构建人人共享、人人受益的社会,即一个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社会历史。社会科普需求旨在从社会观念、教育、文化和思想方面,促使公众学会利用自然的方法和方式,顺应自然规律,促进人文、社会与自然的融合,实现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科学文化的建设,促进文化的传承等。

  个人科普需求的主体是公众个人,是为个体获取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树立科学思想和精神。它是指个体自身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促进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如个人的科普需求又可表现为不同人群的需求: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的科普需求在于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农民群众的科普需求在于科学生产生活,提升整体生产力,改善生活方式;城镇劳动者的科普需求有利于增强就业技能,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未成年人的科普需求在于培养良好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索精神,有助于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

  我认为,最大限度地满足科普需求是科普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首先,科普应该立足于国家需求,就是要认清当前国家的科普现状,从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家战略发展的角度,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其次,科普要重视社会需求,就是要认识科普对科学文化、教育、思想和精神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作出贡献。

  最后,科普也要从公众需求出发,就是要理解科普对于公众获取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树立科学思想,促进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从维护个利、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提供学习机会的角度,为公众生活的改善、自我的完善服务。

  科普从国家、社会和公众需求出发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也能够促进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实践结合。

本站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升温以及城市空间资源的日渐短缺,到底需要多少的生活空间才足够在拥挤的大城市里过好一生呢?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以最小的现实空间构造出最大的人居空间?今天就带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