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头版聚焦园区创新人才

  • 2023-01-28
  • John Dowson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深化公路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明礼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牢“四个本站

苏州日报头版聚焦园区创新人才本站

  即将过去的2018年,是苏州工业园区瞄准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奋力前行的一年,也是全区解放思想、转段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

  这段时间,几场降温把苏州带进了冬天。而在姑苏古城东面的苏州工业园区,开工、开业、投产的项目络绎不绝,非但没有一丝冬日的凛冽,反而愈加热火朝天。

  即将过去的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苏州工业园区瞄准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目标奋力前行的一年,也是全区解放思想、转段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站在2018年岁尾回望,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活力最强、发展质效最高的区域之一:它集聚了科技创新型企业5000多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1%;在最新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它蝉联第一,并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面向未来,苏州工业园区将推动更高质量、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创新,在新一轮创新格局中提升能力、实现跃升,进一步打造现代产业体系、转换发展动能,朝着创新人才荟萃、创新主体集聚、创新成果涌流和创新活力迸发的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迈进。

  今年以来,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三大新兴产业经过10年培育,连连传出好消息:茵络医疗自主研发的心血管超滑造影导丝拿到了产品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心脏支架未来有望用上国产“轨道”;信达生物在港交所上市,成为苏州自主培育的生物药企赴港上市第一股;和记黄埔医药(苏州)有限公司生产出首款中国抗癌药,已经送到全国68家DTP药房……

  2008年,园区开始布局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10年间,园区用不断调整完善支持高新技术的产业政策,为前来创新创业的人才点亮了一盏导航的“明灯”。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10年来,园区面临了不少“成长的烦恼”:如进口部分培养基、试剂、细胞等材料和重要设备所占必须的投入、税费,种种审批程序带来的制约等。直面困难,园区先行先试,通过直接与海关和进出口检验检疫等部门协调等方式,压缩设备材料在从国外到国内的到达周期,千方百计提升企业的研发效率。截至去年,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三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615亿元、200亿元、500亿元,均保持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居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新起点,园区以项目的高质量支撑发展的高质量,通过在新兴产业领域培育出一批标杆性的企业,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增添创新引擎。近年来,园区通过全面实施金鸡湖系列的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等,以政策“导航”形成招才引智“最强磁场”,全力构建面向国际、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的新时代人才生态体系,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前来创新创业。目前,全区有省“双创计划”人才208名,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16名,金鸡湖人才3428名,外籍人才7000多名,院士领衔团队46个。

  “如果说过去通过改革开放、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园区实现了‘跟上时代’的历史目标;今后,园区将紧盯国际产业变革和发展前沿,加快从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式发展的转变。”市委、园区党工委吴庆文表示。当前,园区将招才引智的目光扩展至全球,坚持全球范围内会聚人才,于今年制定出台了“加快建设国际化人才高地三年行动计划”,确立了“555”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即到2020年形成500名科技领军人才、5000名科技创新骨干人才、50000名科技和产业创新人才,全面加大人才结构化建设力度。

  “下一步,园区将以新一轮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为突破,重点提升汇聚国际创新资源能力和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竞争能力,着力打造开放合作的科技创新高地、自主可控的产业创新高地、接轨国际的制度创新高地。”吴庆文表示,园区将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机制,加快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产业要转型,行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近年来,园区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聚焦高端高新产业,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和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2+3”特色产业体系。围绕新兴产业链,园区积极布局高端人才链,招才引智和项目引进更加精准。目前,园区大学以上人才总量达到34万人,高层次人才占园区人才总量超过13%。

  从2014年进驻苏州只有20个人的团队,到如今扩展至近400人的“大家庭”,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苏州研究院对园区的付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到毕业季,园区都会带队到全国的高校去招聘。我们团队中大概有50人都是用这种方式吸引过来的。”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苏州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胡岩峰说。也正是依靠不断壮大的团队,该研究院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成果:成功引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孵化出专攻边缘计算、智能计算、云雾计算等的中科边缘智慧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一款自主研发的微纳智能腕表已经面世,接下来将向市场推广;与东南大学开展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与中科大建立联合实验室……

  人才加快集聚与筑高研发平台往往相辅相成,高层次研发平台则会集聚更多的高端人才。为此,园区近年来不断引进微软苏州研发中心、苹果研发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近500家,设立中外合作创新中心21家。同时,加强与国际一流高校合作,引进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合作办学项目10多个,首次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设立园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目前,辖区累计建起了科技载体超过600万平方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0多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20多个。这些平台和载体,正成为园区引才聚才的“梧桐树”。

  ——回望过去,围绕新兴产业链构建高端人才链,园区深入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当前的转型发展增添了优势。

  ——面向未来,园区仍将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高水平发展,以人才优势增创发展优势,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今后,园区将在不断完善现有引才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引才用才的“主力军”作用,鼓励更多企业延揽更多高层次人才。将注重发挥高端科研院所“强磁场”作用,会聚一批全球顶尖科研人才。此外,将继续发挥好智博会、纳博会等一系列标志性会展品牌效应,为创新人才和创新产业搭建平台。

  很多高端人才选择创新创业,更多是为了将自己的学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因此,园区吸引人才和项目不仅仅依靠奖励性政策,而是依靠产业来引才、留才。以纳米技术应用产业为例,经过近10年的发展,园区已经形成了产学研一条龙体系,科研、产业环境、商业模式和对小微企业的孵化均与国际接轨。这种创新要素充分涌流融合共生的创业生态,使园区成为各类创业人才的事业平台和创新项目竞相生长的“热带雨林”。

  在园区,有这样一个被众多企业称为“店小二”的机构。它以“线上不见面服务,线下保姆式”服务模式著称,一站式整合了政府政策资源、社会化商业性服务资源和半官方半公益性服务资源,打造出一个精准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公益性服务平台。“不管企业处在初创还是研发攻坚阶段,又或是准备产业化,我们都有相应的服务政策和团队。”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组织部部长林小明表示。园区把产业优势、政策优势、专业化服务凝成了“滴灌式”扶持,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最终构建起了独特的创新生态。

  创新生态让众多创新创业的人才来了园区就舍不得走,这些人才反过来又成为园区创新生态中的重要一环,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人才竞相前来。在园区,创新生态正与人才集聚形成良性互动,成为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密码”。

  今后,园区将针对自主可控技术、不可替代技术、可攻坚等进行梳理,着力提升知识产权的自主率、关键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三个关键”的自有率、自控率,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对照新的发展目标,园区对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再提升、政策再聚焦。未来,将掌握一批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全国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区、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先导区、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区。

  今后,园区一方面将更加重视研发投入。今年园区企业研发投入金额超过100亿元,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数和优惠额均列全市第一,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146件,PCT专利申请量达253件、占全市申请量22%。未来,这一规模和比例还将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另一方面,将进一步优化开放创新环境,切实把开放优势与自主创新实践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中新合作优势,加快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创新阵地前移,从源头汇聚更多国际优质创新资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本站 #变美大作战# #明星穿搭手册# #意想不到的国货新品牌# 孙俪作为知名女演员,无论是出席活动,或者拍戏都是以短发示人。因为额头宽大,且脸部线条较方,短发能够很好地突出她的脸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