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

  • 2022-11-20
  • John Dowson

  中国教育应该面向可持续发展,因此笔者重新对教育进行划分,从高等教育中分离出“尖端教育”,将16岁以下的教育整合为“未成年教育”,中间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时建立发达的图书馆系统,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目前作为文化设施)。作为教育体系一部分的社会,要做出两点改变:一是社会资源与教育系统共享,二是将法定劳动时间由8小时改为4小时。

  未成年教育是免费教育,没有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划分,可以通盘设计该阶段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未成年教育在教学目标上并不等同于目前的义务教育或基础教育,因为它强调的是文化与生活教育,是对社会与环境的认知,是学习习惯与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进行所谓基础知识的灌输。因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落实,必须从改变生活方式入手,重在是非观或价值观的养成,并不是知识越多越“可持续”。

  从未成年教育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不用经过考试的,因而也就没有类似目前的高考。这一阶段是不进行中专、大专与本科等等划分的,其教学过程是:学员(不分年龄)根据自己的职业计划在教育系统查询或咨询到该学的核心课程和辅助知识,然后到图书馆查阅有关的教科书和资料,并在图书馆系统内订购图书;先行自学,再到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作短期答疑、听讲座或实验,最后由职业学校进行实习安排。电视和网络也是课程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完成一个学习周期以后,可以参加单科或综合的知识考试,给予成绩,但没有学位和文凭。这一阶段培养的是普通劳动者,在学校所学是基本的也是精华,更多的知识就靠今后在实践中学习和自学,因为已经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国家对公民所提供的基本的高等教育,应是非全日制形式的,在校时间合计最多为2年,并且是“排队”进行的教育(另有少量全日制学校,包括医学与护理、卫生防疫、营养与烹饪、师范、特殊教育等;艺术教育、服装设计、理发与美容等公办教育覆盖不了的特殊教育需要,可由私立学校提供)。这里,发达的、功能完善的图书馆(包括电子图书馆)就是方便公民自学的基本设施,这是一个奠基在自学基础上的国家,公民的终身学习有了保障,学习没有人催,但有地方获得指导。教育系统所提供的教科书相应地改为方便自学。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阶段结束后,可以参加“尖端教育”的入学考试,考试形式由学校自主决定,全日制学习,高淘汰率,最后从全国各个“尖端学校”毕业的学生总数相当于美国那些顶尖大学毕业学生人数的总和而不是更多(知识水平相当于研究生),这些学生保证了国家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技术开发、农林牧矿、医疗救治、第二级学校等关键行业所需要的高级人才(各省也有自己的“尖端教育”)。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尖端教育”的宏观淘汰率就是美国的4倍,所选出的人才就是知识的精英了。这些精英的责任主要在技术与教育方面,不能谋求上的特权,是“平民气质的精英”,否则,就会回到目前的体制。国家在教育资金上对“尖端教育”重点打造,使之在教育水平上居于世界一流。对于最后毕业合格的学生,国家退还他所交的学费,但要为国家服务一定的年限。

  因为传统意义的高等教育已经在第二级上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对“尖端教育”的竞争烈度降低了,再加上极高的淘汰率和不菲的学费,没有两下子的人就没有必要凑这个热闹,因而参加“尖端教育”入学考试的人数就大大减少,没有必要实行全国规模的高考。

  把第二级教育缩短为最多2年,为公民继续教育提供充足的条件,这样可以增加公民的劳动年限,创造更多的活劳动和物资财富,这是应对老龄化社会所必需的。学制的缩短自然也减少了学习的费用,况且参加多少答疑或实验也由自己决定,学习费用是可以控制的。另外,由于社会资源与教育共享,减少了教育系统在设备、场地等方面的开支,并且能方便获得实际的素材,这都是降低教育成本的措施,自然也就为降低学费提供了条件。

  以上是我对中国教育的目标与体系的宏观思考,是结合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教育的设计(管理体制另论)。“可持续发展”这个理念可以衍生出教育大文章,中国教育可以从中看清自己的前途和获得新生的动力。如果“捂”住自己的那点利益,眼光就会短浅,思维就形而上学,就不敢对教育“大换血”,不能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