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是是人生的第一个教育阶段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量不足

  • 2023-02-01
  • John Dowson

  导语: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教育社会功能日益显现,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决策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基于学前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日益凸显。

  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生的第一个教育阶段。学前教育最早起源于1837年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家创设的一所教育机构,具有区别于其他各级教育的突出性质,即启蒙性、公益性、保育性和衔接性。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由学校、家庭或社会所开展,对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影响的活动。

  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由专门学校教育机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照管幼儿和教育幼儿的活动,如托儿所、幼儿园等。我国各学者对学前教育招收幼儿的年龄段划分标准不统一,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指对3-6岁幼儿的教育,第二种指对0-6岁孩子进行的教育。

  然而,1986年出台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指出,3周岁至读小学前一阶段的幼儿可接受学前教育,此后幼儿园招收幼儿的年龄被界定为3-6岁。农村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其特殊之处在于幼儿园设立地点位于农村地区。

  何为“农村地区”?农村与城市相对应而存在,我国农村地区包括乡镇和村落两个区域。农村是指拥有农业生产资源、居住者,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存方式而形成的聚居地。因此,农村学前教育指在以种植业、渔业、林业等农业生产为主要职业的乡镇或村落农民聚居地区开展的学前教育。

  教育资源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级各类学校为培养各类人才,而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教育机会,以期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全面发展。教育供给载体有两种类型,一是开展大学、中学、小学和学前教育的正规教育机构,二是进行在职培训、继续教育和校外教育等的非正规教育机构。

  教育资源供给源自于经济学范畴,与需求相对应而存在,有多种分类方式,一般根据教育资源在教育过程所占用、运用和消费的各类资源,将教育资源分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

  其中,人力资源供给是幼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指为幼儿教育配备了大量高水平教师。财力资源供给是指为促进幼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而共同投入的资金。物力资源主要包括学校中的各类设施设备、建设材料和有价易耗物品。

  教育公平是个多元化、度的概念,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教育公平最早体现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理念和我国杰出教育学家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思想,经过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共同探究和发展,已初步趋于成熟。

  教育公平指每个个体不论阶级高低、贫穷贵贱、年龄大小,均有接受教育和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随着时代进步,教育公平理论不断深化,主要集中在受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开端、进程、终点公平、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等方面。在美国政府的委托下,托詹姆科尔曼通过开展广泛调查。

  出版的《科尔曼报告:教育机会公平》一书中指出,政府应在某一水平上免费提供教育,让不同阶级儿童均能接受教育。瑞典教育学家胡森认为教育的开端、过程、终点公平应分别体现出教育权力平等、机会平等和因材施教,同时也应给予困难学生更多帮助。

  结构功能主义代表人物塔尔科特帕森斯从社会公平教育角度展现出教育公平的重要作用,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著名学者内尔诺丁斯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爱和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开展教学工作。

  长期以来,“牺牲农村,发展城市”成为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政策性产物。城乡之间不平衡发展,导致城市学前教育和农村学前教育在发展水平上存在巨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农村幼儿入园率明显低于城市幼儿、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量不足、幼儿园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以及教学质量差等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系列问题,国家层面出台3项专项政策文件。应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农村幼儿园、成立一支优质合规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全力提升幼儿护理质量水平、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方式,综合运用多种途经创新幼儿教育监管方式。

  针对农村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从牢固树立正确的开班思想、严格制定教学活动准则、增强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力度、努力改善办园条件,以及加强领导和管理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三是2007年教育部、和监管总局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乘车安全工作的通知》。对“三无黑校车”接送中小学生、幼儿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自1986年之后,政府基本没有为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出台过单独的政策文件。

  随着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的贯彻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突出表现在农村幼儿园、入园幼儿、幼儿教师数量增加,幼儿教师编制获得率和农村幼儿园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但与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安徽省农村地区虽按照上级政府的政策指示开展农村学前教育工作,但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设置专门负责学前教育政策落实的管理机构,导致农村学前教育行政监管力量薄弱。面对学前教育政策执行力度差的现状,教育部先后于2012年2月和2020年2月颁布《学前教育督导评价暂行办法》和《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价办法》。

  旨在促进各项学前教育政策的贯彻执行。两项学前教育督导文件都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公益普惠为发展方向和强调突出政府的主导责任,但学前教育督导评价办法本身较为笼统,设立的规定并非针对农村学前教育,缺乏对农村学前教育政策落实情况的专项监管长效机制。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在提升全民教育水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政府应努力消除错误观念,提高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教育资源供给力度,扩大农村学前教育政策贯彻实施的监管范围,确保农村学前教育政策发挥实效、落实到位。

  结语:农村学前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薄弱环节,严重阻碍了教育公平和现代化的进程,其发展目标和方向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年幼的孩子需要足够的精神刺激来带动大脑的最佳发展,这有利于幼儿提高智力,促使其在成年后有所成就;学前教育投入可以有效增加女性劳动力的供给,提高家庭收入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输入更多优质劳动力,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