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规范中文 净化语言环境

  • 2023-03-26
  • John Dowson

  (朱旭婷)中文是中国的语言文字,特指汉族的语言文字。在汉字文化圈和海外华人社区中,中文也被称为华文、汉文。汉字是中文的书写体系,包括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中文历史悠久,词汇量丰富,承载记录着灿烂的中华文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文(汉字)的使用人数在17亿以上,范围包括中国全境(、港澳、)和东亚、东南亚等汉字文化圈地区。中文也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近年来,中文在使用上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大量“新奇特”的网络语言竞相出现。在世界各国掀起学习中文热潮的今天,进一步规范中文的正确使用、更好呈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中国甚至对全世界而言都有着重要价值。

  目前,一些综艺节目、影视作品的命名采取改动成语的方式,例如类似成语“心花怒放”的电影《心花路放》,甚至还有介绍新晋女性影星的题为“新花怒放”的海报受到热捧。作为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研究助理,笔者在发起“半餐行动”以减少食物浪费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节约粮食报道的标题很不规范。如,守住“粮”心(良心),不负“食”光(不负时光)。时光的“光”指的是光阴、时间;食“光”的光,指的是吃光、吃净,两个“光”的含义不可混淆。还有,拒绝公务“剩”宴(盛宴),从当下做起;树立勤俭节约好“食”尚(时尚)。在有些人眼里,文章标题不改动成语、固定词组,似乎就不够时尚。不仅如此,一些粗俗甚至带有侮辱性的词语(如,逼格、我靠)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网页甚至纸媒上!此类现象频繁发生,若长期以往,很可能导致一些青少年和初学中文者误以为上述“改革”是正确的中文表达方式,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笔者曾经三次获得全国书法竞赛一等奖,两次获得全国绘画竞赛三等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笔者认为,一些短视频、新媒体报道为了博人眼球或者便于传播等原因,随意改动成语等惯用语甚至词组,这在艺术创作上或许是推陈出新,但大部分惯用语、词组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平时要加强保护,使用时要心存敬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移动互联网进一步推动知识爆炸。面对各种新事物、新现象,英语等字母文字在不停创造新的词汇,单词越来越长。中文作为方块字,能够灵活组合出各种新的表达,准确达意,完全可以适应知识爆炸时代。中文应该为便利各民族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从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1.影视作品的名字随意改动成语不乏其例。如,电影《心花路放》票房大卖,影响广泛,甚至一些人误以为“心花路放”才是正确的成语。据悉,目前还有多部正在立项的影视作品的命名也采取了改动成语的方式,例如《艺鸣惊人》(一鸣惊人)、《棋开得胜》(旗开得胜)。此风实不可长。

  2.广告用语肆意“活用”成语现象泛滥。例如,服装店名为“衣衣不舍”,原成语为依依不舍;蚊香广告为“默默无蚊”,原成语为默默无闻。改动成语包括两种方式,第一种直接改动成语中的个别字,并用谐音字代替。如,药品广告中出现“咳不容缓”(刻不容缓),火锅店打出“锅色天香”(国色天香),建材商店有“家涂四壁”(家徒四壁),酒吧取名“朝酒晚舞”(朝九晚五),茶叶店使用“茶颜观色”(察言观色)。第二种把原样的成语用在特定的广告中,虽然字没有改变,但是成语的意思却完全变了。一毛不拔本来是贬义词,形容人的吝啬、自私,但是作为牙刷的广告词就成了褒义词,意思是牙刷质量好、十分耐用。如此使用广告语或者设计制作店铺招牌,虽然可以促进产品销售,但会导致一些学生甚至大人把成语写错、用错。

  3.大量掺杂外来词汇。现在有一些不好的倾向,很多讲话或者文章大量掺杂英语等外来词汇,仿佛不加上几句洋词就无法表达整句话的内容。一些歌曲创作,出资方明确要求加上几句英语,并愿意为“双语创作”支付额外的费用。今年的央视中秋国庆晚会,歌手在演唱某首歌曲时,节奏感强,场面热烈,四射,可惜的是,“what a wonderful world, what a beautiful world”的“串场”实在令人无语。中国的传统节日,炎黄子孙必须要用英语来点赞中国吗?

  4.网络问题更加严重。在网络时代,信息传达更加便捷,同时也加剧中文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一些中文网络主播在直播中不停冒出英文单词(如,baby、打call),还有很多主播使用不规范表达、不标准发音(如,先森)。这甚至成为一些主播予以标榜的特色,而且有互相攀比、蔚然成风的趋势,实在令人担忧。

  5.不同地区在中文的使用上出现明显差异。对比30年前的电视新闻和娱乐晚会,发现人说话有了很多变化。李上台后开始强调本土化,对于国语的要求随之放松。闽南语或带有闽南味儿的国语悄然进入主流。许多原本普通话流利的政客和演艺界人士为了追求“时尚”,开始拿腔拿调。除了发音的区别,还有很多表述上的不一致。例如叫激光,叫镭射。叫鼠标,叫滑鼠。叫芯片,叫晶片。叫软件,叫软体。叫移动,叫行动。叫服务器,叫伺服器。移动网络信息时代,用“话”就成了行动网路资讯时代,这是不是时代的悲哀呢?

  6.一些教师甚至包括校长和某些学术研究机构的负责人也有错误使用、识读中文的现象,经过发酵或者是恶意差评,引起了负面的影响。还有一些政府公文、行政命令居然出现了多处错别字,遭到民众嘲讽。规范中文使用不仅是个人行为,而且关乎教书育人、政府形象,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7.相关立法缺失。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实施,对于规范中文(汉语)的正确使用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具体到综艺节目名称、影视作品命名,并没有相关的法律予以规范,难以完全阻止不规范使用中文问题的反复出现。

  为了维护中文的纯洁性、构建规范的语言环境、净化文化市场,笔者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采取如下措施:

  1.规范外来语汇的使用。中文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吸纳了大量佛教用语,例如刹那、涅槃;也吸收了不少日文词汇,如,刺身、干部;还有不少词汇来自英文,如咖啡、雪茄、逻辑、幽默、克隆。在吸收时有必要规范使用。不提倡在正式的中文中大量夹杂外语词汇。中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词汇量,并非一定要借助外来词汇才能准确传达意思。

  2.保护成语的完整性。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成语是中文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和说法,语言凝练、言简意赅。成语的形成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很多经典的历史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流传最后积淀为成语,应该予以重点保护,不得随意改动。

  3.逐步完善中文用词的语义和读音。相对于英语、德语、法语等语言,中文的语法容易得多,但是很多中文的用词、发音不好掌握。例如很多人非常困惑的“唯一”和“惟一”以及“做出”和“作出”,中文还存在一些多音字,可以考虑去掉一些不常用的读音和语义。

  4.加强新媒体、网络平台管理。报刊、电(视)台对于规范中文的正确使用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报纸的责任编辑经过长期系统培训,电(视)台主持人往往经过严格的选拔,很难出现不规范使用中文的问题。但目前很多网络平台,特别是直播平台对主播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各种五花八门的“活用”、误用层出不穷,很有必要对主播进行规范的中文使用知识培训。

  5.加强播放平台管理。很多网络电影、网剧、短视频并不通过传统的院线或者电视台播出,而且数量越来越庞大,其中不乏不规范使用中文的问题。因此行业主管部门要与时俱进,推动播放平台实施行业自律,主动约束不规范的中文表达,创(制)作方若不认真修改,应及时限制甚至终止其播出。

  6.设立公益基金,奖励惩罚并举。募集成立“中文净化”公益基金,对贡献突出的机构、个人予以表彰。设立监督、举报、奖励制度,个人可通过电话、邮件、信函或者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途径上传恣意不规范使用中文行为,经确认后给予奖励。人人都是监督员,可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中文乱用现象。

  7.组织竞赛活动、增加考分比例。积极组织相关比赛,例如全国成语大赛、网络主播普通话大赛。建议发起世界中文大赛或者是全国编辑大赛,修改错别字和病句,准确解释和使用成语,掀起规范使用中文的热潮。世界中文大赛不同于国家组织的面向非母语人群的汉语桥活动,而是面向以中文为日常重要交流语言的民众并从中选拔出优秀人才。也应该推动在中考、高考、教师资格、公务员考试等重要考试中提升成语、中文发音、常见错别字及历史典故的分值比例。

  8.顺应时代发展,及时组织梳理、修编词典等工具书。语言文字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进步而相应发展变化的。如果新科技、新事物、新现象(例如网络技术、生物科技等新兴领域)不能通过传统词语精准传递信息,就有必要创造相应的中文表达方式。必要时组织有关专家及时发现、总结、归纳、修编,成熟后以工具书的形式予以确定、推广。

  9.多个机构组织参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面管理语言文字的应用,具体执行部门是教育部的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和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中文净化行动”涉及数十个国家部门,不仅与教育系统密切相关,也与文化、旅游、影视作品密切相关。建议推动形成跨学科、多领域机构参与的联合行动,组织研讨会议,开展调研行动,形成系统工程。

  10.部门规章先行。影视作品从筹备、立项、拍摄到宣发、上映有着较长的周期性。立刻一刀切的禁止方案会给影视公司带来经济损失。建议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宣部主管的国家电影局先行制定有关部门规章,明文禁止随意改动成语等不规范操作,为推动有关立法做相应的准备工作。

  11.依法全国推广。经过线上、线下的全方位推广、多领域合作,等到时机成熟后,由代表、政协委员正式形成提案、议案,推动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或者增加新的实施细则,以法律形式规范中文使用。

  12.通过多方合作,开展全球行动。加强与港、澳、台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推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中文广泛使用的地区积极参与,通过多方合作,与全世界人民一起行动,规范中文表达、统一中文发音、维护成语等传统文化表达的完整性。建议每年召开世界中文大会,讨论中文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情况,及时探讨交流,总结经验,力争达成共识。

  语言是有生命的,是时代的符号。我们不能遏制语言的不停演进,也不应该放任自流,而是要有所规范。中文净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推进、系统维护。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中文而言是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如果没有足够的尊重和保护,会出现很多中文乱用现象,甚至衍生出相对独立的网络用语(如,细思极恐、喜大普奔、生猴子、吃翔、妹纸、公举、男票),这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保持中文魅力是非常不利的。随着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和平崛起,众多国家正在形成学习中文热潮并从中受益,可以说,中文净化行动是造福全人类的事情。在这巨大转变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肩负起规范中文使用的时代责任,积极采取行动,在坚持维护祖国文字纯洁性的同时,加速有关进程。据了解,目前,有识之士就“中文净化行动”已经向中宣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电影局等部门汇报具体方案,一些影视公司和爱奇艺等视频平台也表态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应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促使这一行动尽快全面实施。

  作者简介:朱旭婷,曾就读于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开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获得南开大学“公能奖学金”。曾任南开大学书法协会副会长,三次获得全国书法竞赛一等奖,荣获奥运小天使称号,两次获得全国绘画竞赛三等奖。曾任南开大学学生科技协会创业竞赛部部长,参赛团队获得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先后在商务部、司法部和天津高级法院实习,起草法律文件,研究跨境并购和工业园区的管理制度规范。参与收购加拿大环保企业,被评为中加合作十大项目,加拿大总理出席签约,中方接见加方企业,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作为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研究助理,关注推动成员国间贸易投资,研究“美国优先主义”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探讨解决中美贸易争端。2019年发起“半餐行动”创意以减少食物浪费,向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和全国政协、全国妇联提议“半餐行动”、“小份餐少浪费”,中国网、《法制与社会》、安徽省电视台等100多家媒体予以报道。同时向世界粮食计划署国别主任提出“清明素食节”、每年4月5日为“世界素食节”和每周一吃素的倡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