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高质量公共文化空间 提升新江宁城市文化品质

  • 2022-08-06
  • John Dowson

  近年来,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形态新颖、特色鲜明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成为现代城市亮丽的风景线,塑造着城市个性文化名片。南京市江宁区持续擦亮文化服务品牌,着重打造了城市文化客厅、社区邻里书房、乡村振兴学习堂、城镇最美街角等新型文化空间,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多元的文化需求。

  依托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加快推进区图书馆、文化馆新馆、职工文化中心等重大标志性文化场馆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市场参与、供需对接等的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常态实施“百千万工程”惠及百万市民,积极吸引社会力量运营一批公益性小剧场,完善基层邻里书房等文化服务设施配套。

  持续升级文化江宁云服务平台,将网上预约、免费抢票、百姓点单、评价反馈等打包于一体,上与国家重要数字化平台资源互通,下与区级三大馆及各街道各文化空间资源共享,实现“1云+多网+多终端”的全覆盖。

  依托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地域品牌。扶优扶强传统文化品牌,积极孵化培育新兴文化品牌,构建传统和现代元素交相辉映的地域文化品牌体系。构建区、街、村(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围绕重点培育“书香江宁”为内涵的阅读服务品牌、创建“诗颂江宁”为特色的诗教文化品牌、传承“一街一品”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品牌等,通过引入社会组织,积极开展线上导读、线下交流、走访体验、学术讲座等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丰富向上向善的精神滋养,焕发江宁文化气质。

  依托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积极探索符合江宁实际的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图书馆、博物馆、社会文艺团队和文化志愿服务四个联盟。纵向发展区、街道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横向发展企业职工分馆、民办图书分馆、高校图书馆联盟。用好“托管+自治”机制,依托“益乐家园”和“社工之家”等社会专业组织,管理运营街道文体中心,推选“群众馆长”“群众队长”,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融合“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文化气质,合理规划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突出以文铸城、延续文脉,让城市散发人文芬芳。”江宁区作为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核心区,在公共文化空间的布局上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质,包括用好“长江文化”“海丝文化”“湖熟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保存文化的根脉与记忆。还要充分考虑随着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大规模人口集聚中城乡居民、都市精英、高校大学生等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塑造以包容并蓄为标志的创新文化,充分利用老旧空间改造、城市景观塑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合理规划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打造“微小-开放-美好-多态”的功能空间,重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氛围营造。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在于“大”而“全”,关键是要渗透城市肌理的“小”而“精”。在公共文化空间环境的营造方面,设计、装修、装饰要有文化品位,要让在环境中活动的人感到舒适亲切,成为日常文化休闲的好去处。同时在注重开放性和公益性的基础上,可兼容图书发布、美术展览、创意设计等文化产业和咖啡、旅游、互联网等业态,善于积极探索复合型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

  聚力“长效化-均等化-亲民化”的品牌建设,提升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运营效能。进一步加大投入,健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长效机制,将新建公共文化设施运维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围绕公共文化建设的数字化、社会化、均等化、绩效评估等方面,完善相关建设标准、服务标准、考核标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聚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品牌建设和文化软实力提升,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升居民知晓度、参与率,推动公共空间活化利用。

  南京日报社主办南京日报总编辑:丁辉宇国内统一刊号:CN32-0030南京日报广告刊例表南京日报信息热线南报网新闻热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