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时代 人文城市

  • 2023-03-22
  • John Dowson

  我国的城市建设正在步入注重自然与人文和谐,诉求差异和特色,全面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发展的新阶段,城市建设从规模走向质量的转型带来了城市建设的新课题。城市发展正从以经济为核心的失衡发展模式走向以文化为核心的平衡发展阶段。

  城市的发展记载着人类的文明,不断影响着社会总体文化的发展,换言之,文化的发展也将反作用于城市的发展理念。2004年美国的哈佛大学有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核心结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向文化积累厚重的城市转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世界遗产城市有四项重要指标:历史、文化、艺术、科技。文化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价值,也是一个城市最大的不动产。艺术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气质所在,当今评价城市发展的标准已经发生变化,开始更多地从城市的美观和文化氛围来评价一个城市。城市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历史文化与文脉的传承与创新,使之纳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去,人文城市正以“美的城市”、“艺术都市”展现其独特价值,城市的发展进入到“美学时代”,保持城市的文化地域个性,平衡城市功能的拓展以及人文关怀也是“人文城市”的核心价值。

  图 保加利亚艺术家克里斯托(Christo)作品《水上浮桥》(Floating Piers)

  回顾中国40年快速城市化进程,“数字和比例”固然喜人,“质量和活力”却令人堪忧,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扼杀了城市的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恰恰是与城市特有的文化息息相关的。

  图 2006年至2015年,中央美术学院团队在青岛地铁M2线实施“空间艺术一体化”设计,突破传统艺术设计思路,使城市地铁轨道交通空间成为一个艺术的舞台,充当着城市的文化载体。

  全球有魅力的城市留给人们的文化意象绝不是城市的摩天大楼,它的代言人一定是与文化艺术、城市表情、城市故事相关的。城市的表情是否友善,城市的故事能否动人,展现的是城市的文化和尊严,体现的是城市的魅力。

  世界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说:“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是难以替代和模仿,是最持久最核心的竞争力”。世界上很多富有魅力的城市得益于将公共艺术作为一项强制执行的文化政策,也被称为“百分比艺术政策”,将公共艺术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文化形象塑造紧密结合起来,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艺术最大的边际效应。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软城市”的重要内容,是城市文化最直观、最显现的载体,城市公共艺术能够培育在地文化创新能力,营构文化自我“生长”氛围,在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彰显城市文化品格、提升城市美誉度的同时,还培育着公众艺术审美和创新精神。

  我们欣喜的看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探索通过“公共艺术百分比”的文化促进政策,将文化和艺术的基因植入城市整体发展策略中,预设性的诱发一系列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空间场所和文化艺术活动,最终形成城市特有文化肌理和风貌,为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进而推动人文城市建设。这是一种将文化和艺术地位极大提升的前期规划意识,是一种将历史文脉和文化价值重新解读的城市建设理念,更是一种将文化创新切实作为指导原则的文化战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