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室内游玩好去处苏州拙政园格局

  • 2023-07-22
  • John Dowson

  当时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于是以大弘寺址拓建成园林

苏州室内游玩好去处苏州拙政园格局

  当时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于是以大弘寺址拓建成园林。名字取于《闲居赋》中的“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王献臣的仕途并不顺利,两次被东厂诬陷,虽为御史,但受过刑、下过狱,后来被贬为广东驿丞,再后来任永嘉知县。罢官之后,郁郁寡欢。

  他之所以取“拙政园”这个名字,寓意是想像潘岳一样,退隐林下,和陶渊明一样回归田园苏州拙政园格局。王献臣去世之后,他的儿子一夜豪赌,把宅子输给了徐氏,徐氏一家住了五代后废弃。崇祯四年,侍郎王心一买了摘自东部的10亩荒地,再次修建园林。

  后来的400年间,拙政园渐渐演变为三座园林。东区的面积大约有31亩,园子的入口在南端,经过门廊、前院、过兰雪堂,便进入园内。东侧是面积广阔的草坪,草坪洗面是土山,上面够木构亭,四周有流水苏州拙政园格局。西北有密植的黑松,林子的西侧为茶室,再西侧有复廊,上有漏窗透景。

  早期的拙政园以“图”“记”“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当时,拙政园占地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三十一景。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经历一百二十余年后,明崇祯四年(1631年)已荡为丘墟的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心一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并以陶潜“归田园居”诗命名此园。该园有放眼亭、夹耳岗、啸月台、紫藤坞、杏花涧、竹香廊等诸胜,可分为四个景区。

  乾隆初年,拙政园东部园林以西又分割成中、西两个部分,其中,西部现有布局形成于光绪三年(1877年),由张履谦修葺,改名“补园”。遂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观。又新建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苏州拙政园格局,装修精致奢丽;中部是拙政园最精彩的部分。虽历经变迁,与早期拙政园有较大变化和差异,但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

  拙政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风格与特色:首先,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田园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苏州室内游玩好去处,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其次,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

  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再次,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苏州室内游玩好去处。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的明显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徵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

  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这种园中园式的庭院空间的出现和变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怕也与园林面积缩小有关。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1.2公顷园地。与苏州其他园林一样,占地较小,因而造园活动首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

  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婉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先抑后扬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最后,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拙政园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

  归田园居也是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杏花盛开”“遮映落霞迷涧壑”。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有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中,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

  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待霜亭的桔(“洞庭须待满林霜”);听雨轩的竹、荷、芭蕉(“听雨入秋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玉兰堂的玉兰(“此生当如玉兰洁”);雪香云蔚亭的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听松风处的松(“风入寒松声自古”),以及海棠春坞的海棠,柳阴路曲的柳,批把园、嘉实亭的批杷,得真亭的松、竹、柏等等。

  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