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住不炒”究竟是为什么?

  • 2020-09-11
  • John Dowson

7月31日电 据广东省卫健委官网消息,7月30日0-24时,广东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例和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4例,均为广州报告。确诊病例2例来自菲律宾,1例来自伊拉克;无症状感染者2例来自新11kkmm

“房住不炒”究竟是为什么?11kkmm

前不久,住建部和央行在北京召开了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研究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会议再次重申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而且还为房地产企业融资划出“三道红线”,进一步收紧资金来源,防止房企盲目拿地、炒高地皮。

新冠疫情期间,曾有人建议放开房地产调控政策,助力经济增长。但即便在一季度经济增速为负的情况下,中央政府也没有动过放松政策的念头。一些城市刚刚有政策松动迹象,约谈就接踵而来。有的城市还闹出了“新政策没过夜就仓促取消”的笑话。

房地产曾被坊间比成“尿壶”——不好意思示人,但私下总拿出来用。我国房地产行业虽然经过多轮调控,但价格却越调越高。究其原因,只要经济增长放缓,从地方到中央就有了放松管制、扩大基建、提振消费的冲动,结果被压抑的需求迅猛释放,加上几股力量合力炒作,就推动房价短期猛涨。于是新一轮调控政策再次出台。这形成了一个房价自我强化的怪圈。

但在本轮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房住不炒”政策执行得却异常坚决。很多人并不理解决策者的真正考量。从一些地方政府不断试探的举动看,很多官员也没有看明白“房住不炒”的真正逻辑。

房地产本来具备社会属性,但此前完全纳入经济领域,充分市场化,加上监管不严、炒作盛行,结果房价失控,对壮大中产阶层形成制约。那些没赶上购房黄金时期的年轻人,他们在大城市即便拿着一万元的月薪,如果只能租房的话,同样生活拮据。可见,高房价抑制了年轻群体的消费意愿。

中国人有安居乐业的传统,一个就业的人如果在城市没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就总感觉“漂”着。但与经济现状和收入水平明显不匹配的过高房价消耗掉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甚至耗尽几代人的积蓄。背着房贷的群体既不敢消费,也不敢创业创新,非常不利于技术升级和经济转型。

所以,中央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新居住理念。不追求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而是拥有一套可以稳定居住的房子。同时,把原来附着在商品房上的诸多权利,如居住证、子女教育等,都开放给租房人员、购买了共有产权房的人员、享受政策安居房的人员,这样就能让更多人在安居的同时,有消费升级的能力和意愿。这个政策将改变中国人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方便更灵活的就业和人口流动,让人拥有创业激情和冲动,为未来而工作,为自己而生活。

房地产调控从来都不是为了打压房价,而是要让热门区域的房价涨幅与居民收入增速相适应,让附着在土地上的各种收益可持续增值,让居民消费能力在一个较长的周期缓慢释放,同时也给房地产行业一个稳定的成长目标。不能揠苗助长、过把瘾就死,不管后面的一地鸡毛。这才是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的真正含义。

11kkmm 7月,易居研究院监测的13个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增长8.7%,同比增长17.4%。表现相当抢眼! 如果看1-7月,则13城二手房成交量同比降近10%。也就是说,2月与3月挖坑,4月以来反弹超过去年同期量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