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不该被遗忘的教育家

  • 2023-02-11
  • John Dowson

  中华文明的重要特质之一,就是通过教育传承天下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文明发展、国家治理、社会运行需要的各类人才,尤其是官僚士绅阶层。“天地君亲师”的伦理结构,把从事教育的老师置于崇高的地位;“有教无类”,赋能社会不断地横向流动和纵向流动,西儒曾为此艳羡中国典章制度的理性与早熟;“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作新民”,中华文明由此奔流不息,从一隅之地发展到横亘东亚。进入近代以后,国势不振,外侮频仍,教育,又承担了救国的重任。由是,教育家灿若星辰,各擅胜场,邰爽秋就是其中之一。

  书名:邰爽秋文集(上中下册) 著者:邰爽秋著,刘齐编 书号:978-7-305-25293-8 出版社: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邰爽秋(1896—1976),江苏东台人,近代中国教育界四大风云人物之一。1923年在当时中国教育学重镇东南大学毕业,公派赴美后,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大夏大学、河南大学等校教授。邰爽秋一生追求光明,致力国家民族的振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那个时代许多著名的教育家一样,邰爽秋心系苍生,在大量著述的同时,扎根中国大地,强调学以致用,发展出独具一格的民生教育思想,并加以系统化、学理化,在陶行知、晏阳初、黄炎培、张伯苓、黄质夫、陈鹤琴等教育家名满天下的背景下,确立了自己的特色与地位。

  与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相比,学界对邰爽秋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其表现有三:其一,邰爽秋身为留洋博士而终身着土布长衫,身为大学教授而亲近工人农民,其特立独行的举止,往往被皮相观人者视为“乖谬”,产生误解和偏见,名之为“怪杰”,即所谓贴标签;其二,邰爽秋历经晚清、、新中国三个时期,求学跨越大洋,工作辗转全国,经历十分丰富,但目前对邰爽秋的关注和研究,往往集中于对其相关著述的文本分析,不仅没有充分揭示其人际网络与互动,而且没能观察到他所处时代和社会对他的影响。其三,最重要的是,对邰爽秋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始终处于初始状态,造成论者往往仅就个别问题和思想断面立论,对邰爽秋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立体化和全面化的体系。

  幸运的是,刘齐博士以一己心力,尽十年之功,汇百万之言,尽可能地从海内外收集到了邰爽秋上百篇作品。特别是找寻到了邰爽秋的子女,并对他们进行了深度访谈,获得了重要讯息,使邰爽秋的形象更加细腻饱满。同时,邰爽秋的子女也无私慷慨地将其一些未发表作品,特别是其自传诗,交给了刘齐,这就使得刘齐编纂的《邰爽秋文集》成为目前海内外体量最大、内容最丰的邰爽秋资料集。我有理由相信,这必将推动邰爽秋研究的深化。

  刘齐博士是学中国史学科博士后。入站之前,我们曾在南京、西安等一些会议上有过交往,也读过他写的有关教育史的文章,扎实严谨,颇有可以切磋、提点之处,这与他之前在历史学、教育学专业的学习,系统接受过这两方面的学术训练有关。进站后,他进行邰爽秋及其民生教育的相关研究工作,同时,立志对前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全面补充和整理。考虑到这些资料的重要性,学历史学院、学中华史研究中心,都非常支持他的工作,运用江苏省优势学科资金加以挹注,口惠而实至。我作为合作导师,自然乐观其成,因为其必将嘉惠学界,以慰前贤。

  坦白地讲,文献资料的整理汇编,在今天多少有些吃力不讨好。作为“青椒”,其发表压力丝毫没有因为这部百万字级别的著作而减少。因此刘齐博士能用十年时间,将这套书呈现在读者面前,着实需要足够的勇气、耐心和定力,这对勠力学术、以学术为终生职志的年轻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经历。好在所有的路都不会白走,他日回头眺望,当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这部文集虽极力求全、求精,但难免挂一漏万,可能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瑕疵。希望读者朋友们指出谬误,帮助刘齐博士不断改进、提高。

  邰爽秋先生已经逝世45年了。希望这套文集的出版,能让我们记住他——这位曾经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教育家。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进行一些政策上的重大调整,使得我们的整个发展模式、增长机制和分配机制更加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目标。

  共同富裕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形态,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也符合中国从贫穷到小康再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逻辑。实现共同富裕要致力于三个方面:一是上不封顶,二是要保底,三是要扩中。

  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如愿地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体面地享受生活和追求幸福。

  文化的积淀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能自立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之间的“基因身份证”。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深刻、准确地理解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进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