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先亮:发展素质教育应找准发力点

  • 2023-04-27
  • John Dowson

  继党的十九大报告之后时隔五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建设教育强国”,“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要求。这不仅显示了党和国家持续坚持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信念,也表明了攻坚克难、打赢素质教育的意志和决心。这不仅振奋人心、鼓舞了教育工作者的士气,也让教育者看到了教育的光明和未来,充满做最好教育的正能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建设教育强国”,“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三句话,有着很强的内在逻辑。

  体现了党和国家教育发展的大谋略、大格局,只有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因为素质教育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好的教育范式,发展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对人的尊重和对教育规律的尊重,确保教育公平和教育强国的实现;

  发展素质教育,能够让每个人得到适合其自身潜能和个性的发展,达到个体自我的和谐,既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又能够在此基础上建设优质的教育体系,建成教育强国。

  因此,不管是面向未来的教育追求,还是提高当下的教育质量,教育都应当把发展素质教育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高度负责的精神,将发展素质教育进行到底。纵观我国教育发展,我认为要发展素质教育,必须找准发力点,提高教育质量与品质。

  如果说,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那么最大的“”就是浪费和破坏人才资源。长期以来,以唯升学、唯分数为基本特征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功利主义的教育行为,不仅破坏了教育生态,引发日益严重的教育内卷;更阻断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能,在应当让学生个体的发展潜能得到充分释放的时候,却压制着青春的和活力,使其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期。

  习总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克服“五唯”,应当是发展教育的第一步,这正如中医治疗,只有刮骨疗毒、去除肌体的病灶,才能逐步调理身体,恢复健康的状态。中医崇尚“诊断为王”,只有找出病因,才好对症下药,提高治疗效果。那制约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有人说是家长的问题,有人说是政绩观的问题,有人说是中国的文化问题,有人说是功利主义的观念问题。看起来有顶层设计的问题,也有底层认知的问题,有历史的问题,也有现实的问题……

  既然是应试教育,核心问题在“应试”,应试本身没有错,问题是应什么“试”,如何应试。当下的“试”就是以知识为唯一考查内容,以分数为唯一呈现方式,以成绩为唯一录取依据,如此,以加班加点、重复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的“应”,也就无可厚非了。

  一段时间内各种学科辅导机构的蜂拥而起,这与以成绩作为唯一评价和选拔标准有着密切的关系。说到底,根本问题在于教育评价机制,如果在高考选拔人才的机制上,采取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准确的评价标准,那现状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发挥好了,是可以推动素质教育的。多年以前,各地的中考把艺术特长、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等作为招生的加分标准,许多家长就会把孩子送到相应的课外辅导机构去培训。前些年,教育部推行高校自主招生政策,重视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考察,这引发了学生积极参加发展素质和能力热情。虽然个别高校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总体政策设计是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的。一个让更多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评价机制,应当成为教育决策的最终依据,而不应因噎废食。

  解铃还须系铃人。彻底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应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双减”是治标之策,若只“堵”不“疏”,难成治本之举。建立各个层次的教育评价和选拔机制,才能让这个指挥棒不仅有理,而且有力。人才选拔中,把分数作为一个基准线,进而对学生的兴趣、素质和能力进行全面考察,以素质决定录取。只有如此,才能够逐步清除应试教育的毒患。

  思想指引方向,理念引领行动。关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思考,对于校正教育发展坐标,具有重要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就在中国大地上逐步引发了思考和讨论。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从学术观念上升为国家的政策,并且在基层教育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由于其本身就不具有非常清晰的内涵界定,加上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素质教育的推进一直非常艰难。

  我曾经接受过媒体的多次采访,虽然过程中给媒体朋友进行了很多解释,但还是会出现“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机结合”等令人啼笑皆非的标题。这其实并非偶然,在日常的交流中,总是有人会认为,我做的教育是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做了很好平衡”的事情。

  人们之所以有许多的误解,原因在于把“应试教育”与“应试”混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与“升学教育”混淆。“应试教育”是指传统教育中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追求分数和升学为唯一目的教育模式,是对教育过程中所有弊端的概括。可以说,“应试教育”这个概念反映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弊端,因而同素质教育是根本对立的。“应试”或者“升学教育”,在当下教育资源短缺的环境中,是必要的手段也是必然的存在。但无论如何不能把教育的弊端,当作一个可以与素质教育“结合”或者“统一”的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基础,以提高学生人格素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人的素质发展,它只是用专业资源为学生发展提供支持的事业,以人为中心和服务于人,正是教育自身的准确定位。所以教育必须坚持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把一切教育的决策和行为,都建立在适合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之上。最好的教育必须契合学生心灵,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教育把尊重学生放在第一位,就是坚守专业的底线和根本,而这些根本基础就是学生的人格尊严、发展潜能、发展个性和发展需要,这是每个生命个体都具备的内在素质和品质。但是,生命个体最终能达到什么样的质量和高度,不仅取决于个体素养的禀赋,更取决于教育对于素质禀赋引导和激发的方式方法。

  素质教育不是无源之水,要在学生发展内在素养的基础上,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场景、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

  所以,好教育不是考出了几个状元,也不是考了几个名校,而是创造了适合学生自身潜能、发展个性和发展需要的平台和环境。在这样的基础上,任何的成功或者成绩,都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学校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教师为什么而教,学生为什么而学,事关教育的发展方向。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教学观,应该建立在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主动发展之上,建立在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准备上。教育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全人教育培养完整的人,绝不能以知识教学取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不能用成绩来衡量学生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非学生各学科成绩的全面提高,而是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以及各育之间的高度融合与和谐统一。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由学生的优势智能和独特才智决定的发展方向和品质,这也是学校教育中最能体现尊重学生的重要内容。支持学生个性发展理念,创建服务学生发展的校园生态,才是教育对生命最好的关照。

  发展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每个学生和家庭的未来。在传统教育的内卷中,分数和升学率完全主导着教育发展方向和方式,用分数至上的“丛林法则”迎合各种非理性的升学要求,将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发展规律置之脑后。教育必须回归人性,回归应有的理性。

  时代造就人,现代学生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喜欢独立思考,喜欢自主决定的行动。可是,教育走到今天,学校已经积累了厚厚的学生管理“全书”,管理精细到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我们面对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审查学校所有的规章制度,重新审视学校的管理方式和模式。教育的解放就是通过减少约束和控制,实现学生心灵和思想的解放。用陶行知的话说,就是“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

  学校本来就是学生的学校,当学校把校园还给学生的时候,这片校园就会真正生长出多姿多彩的生物,开出姹紫嫣红的花朵。

  作为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区域差异很大的国家,一件事即使再好,如果只有一种推进方式、标准和节奏,最终只能不了了之。有人以为,素质教育需要有充足的物质和资源条件,但真正的素质教育并非以对学校在“硬件”上有更高的要求为前提。

  在校园内的环境中,让学生在应试之外,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能够进行丰富的阅读,能够进行充分的交流表达,能够进行独立思考,能够动手进行实践活动,那么就会让孩子的视野不断开阔、思维更加灵活、智慧情感更加丰富、实践能力更强。

  校园的时间和空间,承载着学生素质发展的一切可能,学校的社团建设、创意设计、校本课程、阅读写作比赛等,都是让学生有彰显自己的潜能与个性的机会,都能够让素质教育不需要付出成本而落地。说到底,素质教育就是学校能够让学生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发展素质教育是逐步推进的过程。相对发达地区的学校,教育条件也相对充足,应当在发展素质教育深化上做更多的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有更大的作为。因此学校既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构建全新的课堂模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还要通过建设创新实验室,引导学生参与国内外各种学术比赛和科技创新比赛等等。

  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学生的社会调查、研学活动、职业体验活动;充分发挥区域内或者更大范围内的科研资源的教育作用,指导学生开展基于真实课题的学术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素质教育,就是要用先进的理念影响和引导教育,使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武装学校,探索更多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道路。

  人之未来系于素质,国之未来系于教育,教育自强的根本,就是从学生出发,构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资源和平台,实现每个学生充分而个性的发展。

  孙先亮海尔园区教育总顾问,青岛二中原校长。正高级教师,山东省政协委员,青岛市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教育部培训专家库首届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首届齐鲁名校长、山东省首届年度教育创新人物十佳校长、明远教育奖等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