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活水”何处来?(中)

  • 2023-04-08
  • John Dowson

来源:旗帜网本站

内容“活水”何处来?(中)本站

  表达是新闻报道、内容生产的核心要义之一。鲜活生动的表达,好比一个人拥有了高颜值,容易引人侧目。反之,再好的内容也会“泯然众人矣”。因此,抓优质内容生产,琢磨如何优表达是绕不过去的坎。

  在新兴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新闻的内容表达方式也正发生深刻变化。典型的例子是,纸媒上惯常说“你们”,到了互联网上则流行说“亲们”。这样的变化,对于一统江湖多年、惯于“我说你听”报道模式的纸媒而言,不是件容易适应的事情。而如果继续维持惯常的表达语境和话语体系,不仅抓不住读者,更会被读者“边缘化”。

  顺应时代之变,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深度融合目标转变,放下架子,重新学会“说话”,最大限度地被读者需要,在多元信息中起到主导、引领作用,苏州日报在这方面下了工夫。

  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去田间地头,在火热生活中找寻鲜活话语之源。近年来,苏州日报每年都会策划推出“走转改”采访报道专题,其中已成苏报品牌的“行走”系列,先后完成了《探访苏州村落变迁》《对话新农民》《寻找我的鱼米之乡》《乡村振兴之苏州田园》等新闻行动。其间,一批批记者编辑走出办公室,通过走镇村、进企业、访基层,来自生产生活中具体可感的、微小生动的细节和语言越来越多地跃然纸上。比如,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改造的船运调度,在船老大口中成了“滴滴打船”;各地工业制造企业智能化生产流程,被企业家概括成“机器换人”;讲到落实上级“富民”政策措施要求,村干部的比喻是“小鸡吃米,粒粒下肚”……这些接地气的细节、语言丰满了内容文本的血肉,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感染力自然大大增强。

  在现实世界中学,更要在网络空间里学。但这个“学”,不是一味迎合,卖萌撒娇,而是要在“冲浪”中“学游泳”,弄通掌握网络场的“说话”技巧,更好地凝聚精气神、传播正能量。信息爆炸年代,每天、每月都有一些热点事件和话题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如果能选准热点事件,大胆参与,尝试与网络语境和语系的对接,这对吸引受众,赢得竞争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97年12月和2000年11月,作为苏州园林的典型例证,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9座园林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苏州园林入遗20周年之际,一场较高规格的“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在苏州召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园林入遗是一件大事。不论政府层面多年下工夫推行的保护举措,还是苏州市民内心沉淀的荣誉感,都是易产生共鸣的话题。围绕这一热点事件,苏州日报除了做好规定动作,还发挥美编和技术团队作用,首次尝试制作了手绘H5作品《入遗廿年,这套手绘版苏州园林逆天了》。这个H5用带有素描感的钢笔作为视觉主体,既与苏州粉墙黛瓦的传统文化气质相吻合,又在彩图铺天盖地的数字媒体中独显特色。具体到每一帧画面,图文布局又有着不同的创意,缤纷动感营造出特别的美感,极大激发了受众的阅读兴趣,两天内点击量超过40万,一周累计点击量为107万,极大地鼓舞了苏报人坚持“话语创新”的勇气。(未完待续)

本站 近年来清新白幼的淡颜系长相备受追捧,这类长相的特点是量感轻、五官偏扁平寡淡、气质柔和没有攻击感,整体给人的感觉就像一阵不疾不徐的清风,总是在不经意间沁人心脾。 淡颜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