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司法护佑历史文化“新天堂”

  • 2022-06-22
  • John Dowson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自古以来,苏州就是文人墨客笔下令人魂牵梦萦的江南水乡。这个拥有近2500年历史的古城,依然散发着独具意韵的迷人魅力。近年来,江苏苏州两级法院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凝聚合力,守住历史之根、留住城市之魂,让文化传承“活”起来,让千年古城焕发“新生机”,为护佑世界闻名的“新天堂”贡献司法力量。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中心的姑苏区,是全国首个也是当前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如何通过司法保护文保古建,是姑苏区人民法院一直思考探索并不断付诸实践的课题。

  顾家花园13号是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苏肇兵的故居,2004年被列入控制保护建筑名单。建筑所在街道受托与古宅所有权人签订了《搬迁补偿安置协议书》,但和古宅承租人之间迟迟未能达成撤场协议。街道无法顺利收回顾家花园,于是诉至法院。

  “类似案件我们遇到不止一次了。”承办该案的姑苏区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法官李成表示,从唐寅园到平江路,再到山塘街、盘门等,近年来涉名园古街房屋租赁、搬迁纠纷多发,而姑苏区法院始终根据利益平衡原则,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经调查,顾家花园古宅内共住有23名承租人。“为最高效审结案件、最有力保护古建筑,我们参照此前成功结案案件的判决文书,积极与他们开展庭前协调。”李成说。法院、街道、社区通过合力调解,一揽子解决了多方矛盾,既保障了被告的合法权益,也顺利收回了古宅。

  古城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凝聚内外合力。据姑苏区法院副院长徐侃介绍,法院成立了古城保护司法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业审判团队,针对涉园林、工艺美术、建筑、丝绸、大运河等11大系列历史文化保护类案件,开辟快立、快审、快执绿色通道。同时,积极构建网格化联动机制,有效推动古城历史文化价值与功能的恢复和焕发。

  “神道碑有天下第一碑之誉,与墓冢、韩蕲王祠并称韩氏祠墓三景。”据吴中区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周宏介绍,早在1956年,此处就被确定为江苏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又于1995年成为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然而,因权属管理等问题,本应得到妥善保护的遗址日渐残败,被一私人盆景园占地使用十余年。

  就这一情况,检察机关提起了行政公益诉讼。吴中区法院审理认为,韩蕲王祠后院被违法行为人长期占用并改造,既破坏了文物的原有风貌,也妨碍了文物整体修缮工程,韩氏祠墓因此长期无法对外界开放,未能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有的作用,法院责令被告行政部门切实履行文物保护监管职责。

  判决生效后,当地行政部门快速调查处置,通过拆除违建等措施,恢复了韩蕲王祠的整体原貌,该墓区整体修复整治工作程序也已启动。

  近年来,针对涉历史文化遗产类纠纷案件,苏州法院进一步推动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和实质性化解争议机制,形成社会合力,实现调解、裁决、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和相互协调,主动依靠党委和有关部门,尽量实质性化解纠纷。

  著名苏绣艺人带领8名绣娘耗时1年绣完一幅《华清浴妃图》,多次获得国家级刺绣艺术大奖,却被该画作的原作者诉至法院。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绣品以画作为底稿,但经过绣线、绣层的改编,已形成新的表达。绣娘依画制作的绣品属于艺术再创作行为,实质是对画作的改编,但事先并未获得画家许可,侵犯了其享有的改编权。

  如今,漫步在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仍能看到“闺阁家家架绣绷,妇姑人人习针巧”的场景。但由于历史原因及创作局限,很多绣娘的作品底稿并非原创,知识产权纠纷严重影响了当地刺绣行业的发展。

  对此,苏州知识产权法庭庭长游冰峰认为:“一方面保护底稿等权利人智力成果,另一方面对苏绣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鼓励、支持和保护,应该是传统文化知产保护的方向。”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指出,刺绣行业要发展,首先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避免自己的刺绣作品侵犯别人画作的知识产权;另一个是自己的刺绣作品如何防止被别人侵权。“问题解决了,刺绣从业人员才能放开手去做。”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人民法院针对刺绣产业建立起专门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与区工商局、知识产权局、行业协会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法官还会定期来到镇湖绣品街、东渚百匠街,现场向绣娘释法析理。在该院协助下,镇湖刺绣协会成功申请镇湖刺绣集体商标与地理标志,并申报外观专利近百项,有效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传统工艺健康发展撑起“司法保护伞”。

  早明清时期,苏州阊门一带就形成了繁盛的商业街区,孕育了诸如乾生元、陆稿荐、采芝斋、稻香村、得月楼等一大批老字号。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这些企业在转型升级路上也遇到了不少难题。

  始创于1781年的乾生元,以生产松子枣泥麻饼而蜚声海内外,被列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公司股东投资不利导致资金链断裂,2020年年底,吴中区法院裁定受理乾生元公司破产清算。

  “百年老店若就此消亡,对江南文化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损失。”案件承办法官沈歆表示,为了精准判断该企业的重整价值,吴中区法院兼顾各方合法权益,从企业市场影响力、潜在投资人、债权人利益保护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该院经调查发现,乾生元公司名下的食品类核心商标用于抵债后,转让给了一家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运营。这家互联网公司是新生代企业,发展迅猛,投资拥有了多个包含“乾生元”食品类商标在内的商标权。

  沈歆表示,“老字号”称号与商标配合使用方可相得益彰,发挥最大市场价值,但若乾生元公司破产,乾生元老字号也会失去依托而消亡,对食品领域的乾生元商标价值亦将造成不可逆的影响。经过法院耐心释法析理和管理人的多番沟通,该互联网公司同意作为兜底投资人参与重整,并最终被确定为企业战略投资人。至此,有着厚重历史积淀的乾生元通过破产重整,从即将退出市场的僵尸企业华丽转身、重获新生,在实现企业主体存续的同时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完整保留了属于“老字号”的江南传统文化风貌。

  姑苏区法院也在着力打造“天平护航”创优法治营商环境品牌,出台《深化天平护航工程助力“苏州最舒心”的实施意见》,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建设为己任,坚持问需于企、为企服务。姑苏区法院青年干警们走访姑苏区老字号企业协会,与得月楼、津津长发等老字号企业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座谈,了解企业发展痛点难点,为企业送上对症下药的法治良方。

  围绕加强商标权、字号权保护,规范劳动用工关系,重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防范不正当竞争等内容,干警们还纷纷结合各自的司法实践经验出谋划策,助力企业既“外防诉患”,运用法律武器主动维权,擦亮金字招牌;又“内清讼源”,依法合规经营,实现健康发展。

  今年“65”环境日前夕,姑苏区法院开展“大手牵小手爱古城 护运河我们一起走”特色普法活动,将保护生态环境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

  一条运河,纵贯千里穿越千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一座古城,与运河共生共荣,让世界品读了2500年。为守护大运河“最精彩一段”高颜值,2020年12月1日,在苏州中院牵头协调下,大运河流经及沿线的姑苏区法院、吴江区人民法院、吴中区法院、高新区(虎丘区)法院、相城区人民法院、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等6家基层法院共签协议,以此凝聚司法保护工作合力,为把大运河苏州段建设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中“最精彩的一段”贡献司法力量。

  根据协议,苏州法院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树立大运河保护“一盘棋”思想,完善跨区域司法协作长效机制,强化从异地立案等诉讼服务,到开展生态环境修复、禁止令、劳务代偿等特殊执行事项,以及重点案件联动协作等方面的工作协同,实现司法资源互通、工作优势互补。

  同时,全市法院建立大运河流域环境资源裁判案例库和审判技术专家库,加强与沿线区域公安、检察机关和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门的联动,促进环境司法与环境执法良性互动;加强与环境保护公益团体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作用,推动构建涉大运河纠纷诉源治理机制。

  在姑苏区法院近期审理的一起污染环境案中,被告人通过厂区渗漏储液池,将2000余吨危险废物排放至京杭大运河水体。法院审理认为,涉案行为致使环境及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损害,依法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20万元。

  在不断探寻历史文化底蕴和全力推进现代化产业发展之间走出一条振兴新路,司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苏州中院党组、院长徐清宇表示,千年的历史沉淀让苏州独具韵味,法院将通过加大探索力度,努力形成“苏州经验”和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不断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法治意识,凝聚保护生态、人文之美的社会共识,使苏州焕发出新的古城风韵和时代风貌。(赵璠 孔菁华 艾家静)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