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城市文脉 感知青春中国

  • 2022-07-26
  • John Dowson

  2018年10月24日,习总在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考察时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党的以来,城市更新有序推进,城市规划建设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城市更新过程中也更加重视保留城市记忆、彰显地域文化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衡量一座城市竞争力的高低,已不仅仅取决于基础设施、经济水平等“硬”条件,还取决于文化氛围、精神文明等“软”实力。作为人民精神价值、思维方式与想象力的结晶,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历史记忆与精神内核,对提升城市“软”实力具有巨大的倍数效应。如今,行走在城市中,古今交融的胜景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望,延续着城市的精神文脉。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读懂并珍视一座城市的文化根脉,让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的文化长卷能在中华大地上徐徐展开,让踏进城市的每一个人能看到城市的面貌、听到城市的故事。

  文化遗产是一种独特的战略资源。城市更新需注重挖掘历史遗产的价值,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发展,在延续文脉、保存风貌的同时,将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成为集文化消费、休闲消费、体验消费于一体的街区,激活城市创新和经济集聚能力,上海田子坊、北京南锣鼓巷和四川成都宽窄巷子等历史文化街区都是如此。在福建泉州,特有的历史文化保规体系,着眼于海丝史迹、内沟河、中山路骑楼建筑、历史文化名城等的保规制定,依法守护泉州的历史文脉,以法治力量保护城市的“根”与“魂”。

  “文化是魂,文化是根,文化也是颜值,更是‘生产力’。”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院长钟君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文化让城市与众不同。

  在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孙若风看来,在城市越来越趋同化的形势下,维护好城市的个性非常重要。在城市更新中发展文旅产业,要用好“三针”——插针、扎针、绣针,即,在城市空间中见缝插针地做好文旅项目;面对沉睡的文化资源,要找准位置,拿捏方法,“一针入穴”把它们激活;用上“绣花”功夫,把好的创意和表现手法用细、巧、活的技能精思巧构,画龙点睛。

  2019年2月,习总在北京前门东区草厂四条胡同视察时特别指出对城市文化底蕴保护的重要性,他说:“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2020年,习总在广东省潮州市考察时表示:“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2021年3月24日,习总在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时再次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

  在当前我国城市进入人文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更强调文化引领、文创赋能,建设新时代城市的文化感、青春度、生活气和传播力,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为城市文创实践提供一种崭新的视角和发展路径。

  今年年初,在广东佛山南海区西樵镇,醒狮传统文化和现代国潮相得益彰。首届“南海狮团诞”活动在此举行,12位“南海狮团”成员闪耀亮相,市民和游客纷纷在巡演所到之处夹道欢迎。南海是醒狮的发源地,1000多年来,南海醒狮文化在这片热土上世代相传。如今,“醒狮焕新发展计划”让千年古郡南海绽放文化新活力。醒狮活动的背后,是雄狮精神照进现实,通过凝聚精气神汇聚强大合力,为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提供助力。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书院执行院长殷秩松表示,通过平台发展、活动发展、社群发展,实现文创发展生态的营建,也完成了传统优秀文化的创新转化和现代表达。通过空间提升、内容提升、体验提升,实施文创提升计划,彰显了城市的文化魅力,传播了城市的文化形象。城市更新与发展不能保守地重复,而需要富有现代生活意识、现代产业意识、现代生态意识、现代文明意识的创新,在创新意识中精雕城市未来、赓续城市文脉、提升人民幸福感。

  城市的文脉分布在各种载体上,以空间地理认同为起点,空间中的地理元素、地理逻辑、地理分布都成为建构居民城市认同的载体,并承载着居民日常生活的惯性记忆、城市情愫。小到城市的大街小巷,大到城市的整体地域风貌、气质特征,城市中的空间地理构成与居民的生活场景、工作场景密切相连。

  清华大学文创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铮提出,每一座有灵魂的城市,都应有一个明确的“城设”。“城设”是对城市文化和形象建构的有系统的、总体性描述。打造一个城市的“城设”,即运用“人格化传播”理念,合理使用媒介组合,对城市的文化形象进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打造。

  如何让这样的城市个性可感、可知,可体验、可互动?腾讯数字舆情部高级研究员温馨将目前的城市分为4种形态:“酒香巷子深”型城市、“文化符号包袱”型城市、“早已出圈”型城市、“IP传统厚重”型城市,分别对应怎样让“城设”出圈、“破”与“立”、向“城设”借势、让历史“潮”起来的发展方向,不断探索城市文化竞争力分析、地方城市形象传播的新路径,才能助力城市文化建设可感、可测。

  城市文脉是城市人群的共同体验,构成城市特色浓郁的价值体系,进而塑造着城市的生存发展体系。在张铮的“城设”概念中,既是对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居民城市认同的有效回应,更是对利用城市认同进一步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有效指引,从城市形象塑造、城市精神弘扬、城市品牌构建、城市文化治理等方面提供了方体系。

  近两年兴起的城市微旅游产品也印证了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根脉有着天然的好奇心与消费动力。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越来越多城市人游玩半径缩减,开始将焦点放在了城市半径之内,寻找更有深度和内涵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生活的提升,人们对精神生活追求的标准也随之提升,开始主动深入对自己生活空间的认知。

  城市文化潮流的不断更迭究竟给居民带来了什么?如何实现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提升?这些问题依然值得思考。一座城市能够被记住、被尊重、被向往,真正彰显出自身的精神和风范,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带动力,除了物质层面的体量、规模、能级,更要看是否有个性鲜明的文化,有开放包容的环境,有富于活力、创造力、向心力的居民。

  为更好呈现当代城市的青春活力,文旅中国特别选取河南洛阳、江苏苏州、广东南海,关注它们城市文脉传承的新路径——

  近年来,洛阳依托资源优势,以传承河洛文化、复兴中华文明为己任,深入、充分、系统挖掘洛阳的历史文化内涵,解码中华文明中的“洛阳基因”;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加快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建设,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在新发展阶段不断将洛阳厚重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优势;以新资本、新技术、新产业、新消费、新人才为驱动,持续不断地为中国和世界提供了大遗址保护“洛阳模式”、科技赋能文旅产品的“洛阳思路”、公共文化服务的“洛阳办法”、文旅消费的“洛阳引擎”。

  2021年,随着《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登场了!洛阳》《风起洛阳》等节目、剧集上线,洛阳这个曾一度被认为是“空有千年古都的繁华光辉,却找不到融入新时代良方”的十三朝古都,似乎找到了一条搏出存在感的捷径。文化IP的系列打造与创新性影视表达文化在换来流量热度的同时,也给当地城市品牌形象、文旅融合升级等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悠久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洛阳牢牢把握“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理念,锚定目标、突出重点、高效推进,加快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2021年,洛阳市确立了打造成中国文化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城市的产业发展目标。在调研文旅重点项目时,洛阳市委江凌表示,要对沉浸式文旅产业有更深刻的理解把握,认识到沉浸式文旅产业的关键是游客参与和互动,在优化沉浸式体验场景上下功夫,用剧本杀等业态做好串联,更好锁定年轻人群体。要更加重视剧本杀产业发展,立足文化优势,树立更高目标,出台优惠政策,盘活闲置物业,吸引更多剧本杀行业龙头企业、青年人才在洛阳会聚,在推动洛阳剧本杀产业向高端发展的同时,拉长剧本创作、剧本杀小程序开发、NPC培训等文创产业链条,努力把洛阳打造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剧本杀产业集聚地,推动洛阳成为全国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高地。

  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胡大鹏介绍,洛阳目前正着力推动历史中轴线贯通复原展示、“东方博物馆之都”数量质量双提升、大遗址现代化展示沉浸式体验等重点沉浸式项目建设,打造全国首个剧本娱乐产业园区,推出“博物馆奇妙夜”限时夜宿体验等一批沉浸式活动,开发更多互动性考古旅游产品,建设现代化展示、沉浸式体验的世界级大遗址走廊。到2025年,洛阳文旅融合将进入新境界。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利用,引进培育一批文化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和吸引力的文旅融合项目,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旅融合打响品牌,文化创意成为支柱产业,初步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然而,在文化产业浪潮来临的当下,这些IP如何拓展内涵,创造当代价值,使其成为苏州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苏州面前的重要课题。

  2021年1月,苏州出台了《“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简称《计划》),指出要在江南文化的挖掘与研究、展示与呈现、转化与发展、传播与推广上下功夫,全力打响了“江南文化”品牌计划,推动苏州率先建成文化强市,成为“江南文化”的核心叙述者、传播者和引领者。该计划制定了“十项工程”重点任务,力求通过这“十项工程”全面提升苏州在“江南文化”话语体系中的首位度和辐射力。

  在《计划》推动下,苏州全面启动江南文化遗存保护工程。起草编制《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导则》《文物预防性保护导则》等配套制度,启动苏州市古迹遗址保护协调筹备工作,加快推进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重点项目进度。实施苏州文明探源工程,草鞋山遗址积极申报国家遗址公园项目,参与长江文化带建设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点项目。修订《苏州市地下文物保护办法》,将考古前置制度纳入政府规章。

  2500多年城址未变的姑苏古城,是江南文化发展、传播、延续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明5000年中地标性的存在。通过深入实施“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姑苏区已完成4个街坊102.1公顷范围内的传统民居信息全要素普查。同时,苏州市完成对三山岛旧石器时代遗址环境整治与展示馆提档升级;完成草鞋山遗址500平方米考古挖掘,并设立“行走在遗址间”主题展厅;制定木渎古城“1+5”保护利用方案,并开展遗迹调查;举办“启幕江南”草鞋山遗址与环太湖地区史前文明展暨长三角古代文明论坛;推进对吴地文化考古,不断追溯“何以江南”的源头。

  如何让“江南文化”在继承与创新中勃发更强的生命力?正在大力实施的文化产业倍增计划,让喜马拉雅、阿里大文娱等参与的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腾讯(苏州)数字产业基地、太仓复游文旅城、苏州狮山文化广场等13个项目入选省级重点项目。“运河十景”建设多点发力,浒墅关古镇、横塘驿站、平望·四河汇集等项目成效良好,成为苏州文旅新地标。

  2021年,苏州全市数字及互联网文化行业单位营业收入达806.47亿元,占规上文化企业总营收的24.6%。抢抓数字化机遇,赋能文化创新创造,各类极具新鲜体验感的文化应用场景在苏州涌现,令人沉醉其中。苏州正在借助数字化技术将江南文化的“神经末梢”延伸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局长韩卫兵表示,2022年是“江南文化”品牌塑造的关键之年,苏州将紧盯“率先建成文化强市”和“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主要目标,聚焦重点、创新举措,确保“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以重塑江南文化、推进文化产业倍增赶超、加强非遗保护利用等方式努力创建创意城市联盟典范城市。

  文脉是城市诞生与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历史印记,折射着一方水土的精神与气质。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佛山自古以来就是岭南广府文化重镇,文脉昌盛,绵延千年。而佛山南海区地处广佛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是珠三角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改革开放先行区以及广东“四小虎”的发展史造就了今日之南海,跻身为新一线城市的百强区。步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南海区提出聚力大文化格局构建,持续绽放千年古郡新魅力目标任务,不断提升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软实力,为传承岭南广府文脉贡献南海力量。

  但当前面临文化和旅游融合处于初级阶段,文化格局有待明确、空间特色尚待彰显、文旅业态亟须升级等问题。2021年7月,南海区人民政府发起成立了新型智库机构——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书院,邀请清华文创院提供战略和学术指导,围绕新时代南海文创发展新路径、文旅融合新方向等主题,构建“智库共策、产业共创、人才共育、创意共享”的区域文创发展协同体,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西樵山书院创建以来,聚焦南海区文创提升展开实践探索。 一年多来,通过推动南海狮团诞、“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等在西樵落地,合力挖掘桑园围文旅亮点,为南海文旅产业发展赋予更丰富的内涵,擦亮了南海“最岭南”的文化品牌。南海区委顾耀辉表示,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形成“一目标一主线一平台四领域”工作体系——通过“抓改革、促转型”的工作主线,用好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平台,将城、产、人、文四领域转变为支撑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四梁八柱”。

  南海区全域文旅发展策划研究将文旅置于城乡深度融合与人文城市建设的大格局之下考量,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文化引领、文创赋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主线。在对南海文脉研究和梳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三带三区”文旅发展格局,分别是以桑园围文化带、广府源流文化带、省佛通衢文化带“三带”和以千灯湖中央活力区、大桃园产城活力区、环樵山水乡活力区“三区”,突破镇街行政界线、串联东中西文旅资源,为城市活力赋能。

  通过激活省佛通衢文化带,着力发展文化创意、动漫电竞、网红电商等新兴产业,大力推进虎牙、羊城创产园南海园、梦里芳华理想村等项目建设。全力创建千灯湖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打造千灯湖中央活力区。传承活化广府源流文化带,深入挖掘西樵山、官窑古驿道、文头岭古窑址、金山寺等历史文化内涵,传承岭南广府文脉。加快推进建川新中国百年博物馆建设,引入研学游、休闲旅游等新业态,发挥南海影视城和国艺影视城优势,助力佛山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业合作试验区,打造大桃园产城活力区。加快推进桑园围文化带建设,以打造“世界级生态水脉,国家级文化公园”为目标,串联起桑园围水脉沿线金沙休闲运动岛、康园片区、民乐窦片区、听音湖片区等重点文旅项目。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书院执行院长殷秩松表示,西樵山书院以平台驱动内容提升,立足“产业共创”和“人才共育”的工作理念,聚合文创人才、青年创意、创新业态、品牌传播,重点推进南海城市IP的打造,面向新人群,推进城市品牌营造与创意传播。推进南海文化顶层设计,展开文创文旅发展研究,吸纳培养中高端人才, 营造文创发展生态,让南海更具文化使命感、国际传播力与时代引领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