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与甘肃的世界文化遗产

  • 2023-03-09
  • John Dowson

  公元1世纪末的欧亚上,西方的罗马帝国正处于全盛时代;在远东是东汉时代的中国,在西域是贵霜王国,它的疆域囊括了阿富汗和印度北方,此时也处于其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在这三国中间是安息,它当仁不让地以一种缓冲国和调解人的身份自居。这四大帝国都执行着一种具有连续性的贸易政策。陆路丝绸之路就是在这一特殊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时光回溯到西汉时期。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和两关 (玉门关、阳关)的设置,主要是在和军事上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20世纪初期,河西地区的汉塞和烽燧遗址陆续出土大批汉简,有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悬泉汉简、武威汉简等。

  这些简牍主要是屯戍机构和人员来往的公文、档案、书信以及契约和生活方面的记录,为研究当时河西边塞地区的、经济、民俗、军事情况和汉代屯戍制度提供了宝贵而鲜活的第一手资料。

  甘肃被誉为“石窟艺术之乡”。沙漠中的美术馆——敦煌莫高窟,东方雕塑陈列馆——天水麦积山石窟,中国石窟鼻祖——武威天梯山石窟……甘肃石窟寺以其历史悠久、艺术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而系统全面地反映出了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兴衰的全过程。

  甘肃是中国的“彩陶故乡”。东部渭河流域的大地湾文化是甘肃彩陶之肇始,距今8000年前后,先民们在这里生产了我国第一批彩陶,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之一。中部黄河、湟水流域及河西走廊一带,孕育了著名的马家窑文化,成就了甘肃彩陶的鼎盛阶段,器物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进入青铜时代,在中国其他地区彩陶难觅踪影的情况下,分布于甘肃各地特别是河西走廊的齐家、四坝、辛店、沙井等彩陶文化,为甘肃的青铜文化增添了独有魅力。甘肃彩陶自此闻名世界。

  今天,彩陶有可能是甘肃民间知名度和普及程度最高的收藏品,在全国亦有相当影响力,成为代表甘肃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符号。

  甘肃以璀璨夺目的文明,引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秦汉至唐代前期,甘肃更是中国、 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风向标。丝绸之路上佛教东传,丝绸和四大发明西去,证明了甘肃是中西文化交流第一站。

  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交流与文化融合的杰出范例,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沿着丝绸之路这条东西贯通甘肃全境的文化线路而搏动,丝绸之路沿线的甘肃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因而也具备了相当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包括佛教石窟寺、长城、 大遗址在内的若干类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早已具备了成为世界遗产的潜质。

  甘肃省申遗工作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八年。2006年下半年,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正式启动后,甘肃省文物局迅速组织开展相关调研和申遗备选点的推荐、遴选工作。

  2007年,成立申遗领导小组并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了13处申遗备选点的基础资料。经过专家考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水帘洞石窟群、榆林窟、马蹄寺石窟群、锁阳城遗址、骆驼城遗址、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果园―新城墓群、张掖大佛寺11处被列入申遗预备名单。

  甘肃省申遗工作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八年。2006年下半年,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正式启动后,甘肃省文物局迅速组织开展相关调研和申遗备选点的推荐、遴选工作。

  2007年,成立申遗领导小组并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了13处申遗备选点的基础资料。经过专家考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水帘洞石窟群、榆林窟、马蹄寺石窟群、锁阳城遗址、骆驼城遗址、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果园―新城墓群、张掖大佛寺11处被列入申遗预备名单。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提出和付诸实施,丝绸之路沿线世界文化遗产所蕴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可估量。此次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恰逢其时,显著增加了甘肃作为名副其实的中华民族重要文化资源宝库的含金量。

  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通道建设进程中,努力培育全民的世界遗产精神,营造全社会关注世界遗产、保护世界遗产、宣传世界遗产、研究世界遗产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甘肃省丝绸之路沿线世界文化遗产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为之而不懈努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