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 在苏州故事里读懂中国

  • 2023-04-02
  • John Dowson

  70年前,一场正义之战震撼了世界,大扬国威军威。70年后的今天,我们聆听志愿军老战士讲述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重温苏州人民保家卫国的光荣历史——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70年前,无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用生命捍卫和平正义,以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崇高的献身精神,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70年后的今天,我们聆听志愿军老战士讲述那段承载着血与火的峥嵘岁月,向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最可爱的人”致敬。我们翻开火红的历史册页,向一腔热血众志成城支援国家的苏州人民致敬,铭记伟大历史,弘扬伟大精神,砥砺奋斗力量。

  陈金男,出生于1927年,苏州人。1944年,他参加太湖游击队。1951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入朝作战,1954年归国。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奋勇作战,4次负伤。

  在朝鲜征战3年,我经历过负伤、昏迷,也忍受过战友牺牲的悲痛,随部参加了多次战斗,也包括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当时中美两军的装备差距非常大,美军拥有强大的机械化作战能力,成百上千的坦克、重炮、战机被投入到战场上,给志愿军的前线作战和后勤补给带来了巨大压力。美国大兵打仗是不带被子的,他们都有连帽的鸭绒外套,睡觉时把帽子戴上,把胸前的拉链拉上,再钻进睡袋里,就一点也不会冷了。我们的志愿军那时候条件艰苦,保暖的衣服也不够,还经常断粮。炊事班把食物送上来,我们就吃;没有食物送上来,我们就只能饿肚子。

  这么大的装备差距,这么艰苦的作战环境,志愿军凭借着不屈的意志同敌军作战。面对敌军的精良枪炮和猛烈火力,志愿军战士无所畏惧,奋力冲锋,一往无前。到了后来,可能是被我们的勇猛吓倒了,只要我们一打枪,一冲锋,很多美军竟然举手投降了。

  还有就是依靠战术,我们经常向敌人发起夜袭。悄悄靠近敌人的时候是最危险的,你不可能知道什么时候会被敌人发现,什么时候敌人会突然开枪。可一旦双方交火了,就一点都不紧张了。我们拿出全部的勇气同敌人作战,而敌人的火力优势,在这种夜间混战中也发挥不出来。敌人是很怕我们的夜战的。

  邵子龙,出生于1927年,苏州人。曾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及抗美援朝战争,担任过步兵、机、炮兵等。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第一年,勇赴前线战场,并随军挺进汉城,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才从朝鲜回国。

  我来到朝鲜后遇到的第一个敌人,不是美军,而是严寒。天气太冷了,我们只能在雪中挖洞后再躲进洞里。军队补给也不足,饿了只能在地里挖土豆。当时朝鲜军队遭遇重大挫折,朝鲜百姓不敢相信中国人民志愿军能扭转形势。后来志愿军打了胜仗,才赢得了朝鲜百姓的信任与尊重,夸我们“大大的中国,大大的好”,还给我们送吃的。

  赢得信任和尊重所付出的代价却是极为惨重的,那是发生在鸡雄山的一次战斗。鸡雄山位于金化城北,高约600公尺,山下是几条公路的交叉点。原本志愿军已占领了鸡雄山,朝鲜人民军眼见志愿军疲惫不堪,提出换防。没想到,美军突然集中兵力,又一次向鸡雄山发起进攻,朝鲜人民军招架不住,鸡雄山又被美军占领。志愿军不得不重新夺回鸡雄山。鸡雄山易守难攻,为了避开美军飞机的轰炸,志愿军决定晚上发起攻击。

  当晚,志愿军接连发起多次进攻,但是美军占据地理优势,加上武器精良,志愿军如潮水般攻向山头,又如潮水般地退下。我担任机,耳边充斥着炮弹轰炸声,眼见一批批战友倒下,我发狠地一梭子一梭子地打过去。直至天明时分,经过整整一个晚上的激战,志愿军又重新占领了鸡雄山。这次战役我们伤亡惨重,整个连110人,最后只剩下了8人。

  曹苏生,出生于1934年,苏州人。1950年11月,16岁的曹苏生响应“抗美援朝,保卫家园”的号召入伍,1952年8月赴朝鲜咸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对空监视二十五连任指挥副排长,1955年9月回国。

  在抗美援朝战场,我是一名在防空指挥室工作的对空情报兵。志愿军没有现代先进的雷达设备,为了提前了解敌机来临的时间、地点和目标,使用了“土雷达”——防空哨,以人工的方式对敌机来袭进行预判,为转移物资、疏散隐蔽争取时间。防空哨设置在交通沿线和后勤给养基地附近,每隔几里地设一哨所,哨所内有士兵轮守,三班倒昼夜值班。每当看见敌机或听见机声,士兵即鸣枪传讯,一个个哨所迅速反应,依次鸣枪,警示的枪声很快将美机的行动信号传递给基地、枢纽、车辆,有效地保障了生命和物资的安全。

  我多次由咸兴坐汽车外出办事,均安全完成任务,这全靠防空哨的作用和机智勇敢的司机。汽车外出执行任务,是相当危险的一件事。行驶的汽车在白天容易成为敌机的打击目标,所以一律夜间行车,且不准开车灯。有一次我带车去团部领器材,在防空哨的保护下,预知敌机来袭,汽车及时去公路边隐蔽,大家裹着棉大衣跳车卧地隐蔽,敌机盲目投弹扫射,一车人幸运地平安无事。

  当时,我们所在的连队指挥所建在偏僻山沟的地下,宿舍为隐蔽分散的半地下室木屋。在指挥所附近,零星住着几户人家。老百姓们对志愿军非常欢迎,虽然物质条件艰苦,老百姓还是常常送来自家种的新鲜水果。老百姓会帮志愿军洗衣服,洗好晒干叠整齐放在宿舍;志愿军会帮老百姓清理屋室、打扫卫生,有时还帮忙插秧,一起干农活。

  有战争就有流血与牺牲,经历的几次危急时刻还历历在目。在一次执行任务过程中,敌机击中我方一辆汽车,全车10人,除了2人负了轻伤外,其余8人牺牲。有一位同志臀部被密集机枪弹射中,血肉模糊、流血不止,没留下一句话就牺牲了。为保证顺利完成任务,车上常常配有多名司机。这次遇袭,车上的3名司机全部壮烈牺牲。战争年代司机本就紧缺,在没有司机的情况下,有时炊事员就被培养成司机,继续完成艰险的任务。目睹战友的牺牲,战士们情绪悲愤,但由于任务紧急,大家只能抹掉眼泪,振作精神,继续踏上征程。

  苏州的抗美援朝运动是从开展保卫世界和平、禁用原子武器的和平签名运动开始的。1950年,苏州通过广播、评弹、墙报等多种形式,动员群众参加和平签名运动。1950年11月15日,苏州市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又称苏州市抗美援朝分会)成立,统一领导苏州市的抗美援朝运动。当时的苏州专区(注:解放后,苏州城区从吴县划出设苏州市,与吴县、常熟、昆山、吴江、太仓5县组成苏州专区)各县也相继成立抗美援朝分会。各地通过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各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代表会议、时事座谈会、等方式,推动抗美援朝运动向纵深发展。

  1950年1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作出关于招收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决定。苏州广大青年经过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和思想动员后,争相报名参加军事干部学校,为保卫祖国贡献自己的一腔热血。仅4个月,专区就有1358人进入军事干部学校,学习军事科学与军事技术,为国防事业贡献青春。以军事干部学校招生为契机,大批青年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群众性的参军热潮不断涌现。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属军属的号召,简称“六一”号召。“六一”号召发出后,苏州市把订立爱国公约作为抗美援朝运动的中心工作,全市参与订立爱国公约人数占全市人口的80%以上。在踊跃订立爱国公约的同时,全市各界广泛开展募集救济品、慰问品和捐献飞机大炮的活动。

  1951年1月下旬,苏州市委、市政府成立欢迎志愿军伤病员指挥部,迎接多批志愿军伤病员来苏休养和过境转送。每批次志愿军伤病员来苏时都组织安排欢迎队、临时服务队、担架队等,并在沿途分设欢迎站。烈军属的优抚工作也在苏州各地普遍展开。广大群众自觉把拥军优属订入爱国公约。学校照顾烈军属子弟优先入学并减免学费,工厂优先考虑烈军属的劳动就业,工商界给予烈军属购物优待证,卫生工作者自发为烈军属免费治疗,农村更是广泛开展优抚代耕工作。各地普遍成立代耕队、代耕小组,帮助无劳力或缺少劳力的烈军属户耕作。

  1951年7月,在市抗美援朝分会捐献飞机、组建“苏南空军师”的号召下,各界群众爱国热情高涨。至1952年1月,苏州市共捐献269.3万元,折合可购买飞机18架

  1951年1月27日至3月4日,苏州市先后迎接志愿军伤员共7批2600人,参加欢迎的群众达2.8万人次

  1953年2月3日至24日,苏州专区分4批运送志愿军伤病员1502人去南浔休养□史料来源:《中国党苏州历史(第二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