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集团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 2023-04-27
  • John Dowson

见习 王鑫 中信证券原董事总经理成立私募基金,7位知名私募大佬集体入股,这是要搞什么大事情? 1月11日,北京明晟东诚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其实控人和执行事务本站

中新集团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本站

  2022年,公司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持续发挥园区开发主体和中新合作载体作用,进一步聚焦园区开发运营主业,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良好,整体运营健康有序,行业地位和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

  1.中新合作持续深化。公司积极发挥中新合作独特优势,持续强化平台运营,共建中新“国际化走廊”,不断拓宽中新开放合作格局,汇聚全球创新资源。通过“两个中心”(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建设,打造中新双向投资新支点。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以新加坡纬一科技城大牌55号楼为合作载体,2021年10月正式启用,是苏州工业园区海外招商触角的延伸及海外项目孵化的前哨站,巩固加深与新加坡裕廊公司的合作,打造成为双招双引、科技孵化、信息交流、境外投资和驻新服务的中新合作全新平台。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位于公司总部中新大厦37楼,2022年正式挂牌启用,打造具有新加坡元素双向投资合作的聚集平台,为中国和新加坡的机构和企业在双边投资和交流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2022年,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国际商务中心正式纳入新加坡政府推出的《新加坡专业服务公司指南》,获批苏州市海外离岸创新中心,全年新增签约项目37个,累计签约企业达53家。联合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等机构举办活动12场,协助举办金鸡湖创业大赛新加坡分站、新加坡江苏会2022年会员大会,不断巩固与平台类合作伙伴的紧密联系,创新要素双向流动态势良好。并接待了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孙海燕、新加坡总理公署英兰妮部长等中方和新方领导视察,获得一致认可。

  2.招商亲商成效显著。公司作为苏州工业园区招商主力军之一,聚焦园区“2+3+1”现代产业体系,2022年,牢牢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新引进嘉盛先创、先跃智能、生命盾医疗等一批优质产业化项目,促进东曜药业、博格华纳和康日百奥等外资产业化项目增资扩产。积极发挥基金返投推荐和投招联动优势,推动铠欣半导体、科锐特基因等研发创新型项目落户。通过优质亲商服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进新加坡CDL区域总部、安波福企业管理等外资现代服务业项目;推动住友电木新工厂和蔡司集团研发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27亿元的华星光电高端显示模组三期扩建项目完成封顶。2022年完成新增注册内外资超100亿元,其中注册外资12亿美元;引进内外资增资及新设项目近100个,其中科技项目68个。

  3.规划建设稳步实施。公司自成立以来承担了苏州工业园区大量建设任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好评,2022年,继续为苏州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教育及产业载体建设提供优质保障。长阳街南延、方中街对接海纳街桥梁等建成通车,市重点跨区工程星塘街南延桥面已贯通,区域路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跨春路北地块九年制学校、文景路幼儿园、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等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交付使用,园区配套不断完善。星湾工业坊、贝克曼定建厂房竣工验收,康美包研发中心改扩建、康美包亚太三厂二期、基美电子二期扩建和博格华纳等载体定建项目有序推进,助力企业扎根园区发展。目前在园区内代建财政出资项目66个,总投资约为65亿元。

  4.国际教育再创佳绩。苏州新加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荣登2022胡润百学20强,位居江苏省首位。2022届毕业生IB成绩再创佳绩,超过40%的毕业生获得了40分以上的好成绩,其中两名学生取得45分满分、在全球学生中排名前10%,收到73所世界知名高校的96份录取通知书,其中1名2023届毕业生获牛津大学提前录取,17名2023届毕业生获包括伦敦国王学院、利兹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提前录取。

  在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引领下,2022年9月公司以轻重资产有机结合的创新模式签约了规划面积约46平方公里的中新昆承湖园区,打造数字科技和新能源两大产业极核,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苏州北部低碳城。本项目公司采取轻重资产结合的创新合作模式,土地一级开发方面,公司提供品牌输出、软件转移服务(包含营商环境打造、规划和建设顾问、经验输出等)以及产业发展等服务。同时,中新智地还计划在该项目范围内开发运营约一千亩的区中园项目;中新公用也将充分发挥绿色园区规划、投资、建设和运营优势,开发屋顶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桩、工业废水处理等新能源和新环保项目,助力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使公司在园区开发运营领域更具优势,为公司主业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强化公司在长三角区域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根据南通市人民政府、中新集团、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商务总协议,成立中新苏通作为苏通科技产业园的开发主体。苏通科技产业园位于南通大桥北侧,总体开发面积约50平方公里。在产业园良好的发展基础上,2020年又将锡通产业园纳入其一体化发展格局,合并成立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总体开发面积变为约100平方公里,全面开启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新征程。经过十数年发展,园区已发展成为一座具有国际化、现代化气息的产业新城,基本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的智能装备、以集成电路为主的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为主的生命健康新兴产业“两主一新”的产业格局,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累计引进工业项目240多个,总投资超过1020亿元,其中包括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项目72个,高新技术企业64个,国内外上市公司投资企业31个,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2个。2022年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江泰路、苏通路等一批对内畅通的基建配套建成通车,园区组团间的生态廊道加快建设,沿江风光带生态风貌初步展现,城市综合文体OBP主题体育公园签约落地。

  2012年4月,中新集团与滁州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关于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商务总协议,由中新苏滁作为开发区的开发主体。该项目是公司第一个跨省合作的产城融合园区开发运营项目,位于滁州市东南,规划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园区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经过十年开发运营,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安徽省开发区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园区坚持“高端、外资、品牌”招商战略,围绕医疗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累计共引进工业项目290多个,总投资超过850亿元,其中包括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项目61个,高新技术企业78个,国内外上市公司投资企业37个,世界500强投资企业6个。2022年引进常星总部商办项目、安徽省首座万达广场;苏滁科创中心、苏滁公舍二期、体育公园、邻里公园等加快建设;苏州公园、酒店、便民服务商业街投入使用;教师引进专项激励、人才购房支持等政策陆续出台,人气商气不断汇集,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2018年12月,中新集团和嘉善县人民政府签署相关商务合作协议并正式启动实施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项目,由中新嘉善作为合作区域的开发主体。该项目是中新集团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布局,也是2018年11月习总在首届进博会上宣布长三角洲区域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第一个落地的区域合作重大项目。项目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北部,与上海接壤,总规划面积约16.5平方公里。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成立以来,围绕智能传感产业链,已集聚了四方光电、博升光电、广楚科技等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累计引进工业项目40多个,总投资超过269亿元,其中包括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项目9个,高新技术企业14个,国内外上市公司投资企业4个,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个。2022年企业服务中心投入运营,政府和社会化服务资源实现整合,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完成搭建,产业园城市运营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2019年3月,中新集团和银川滨河新区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合作成立银川苏银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开发运营苏银产业园,合作区域共约53平方公里,采取东西协作、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充分发挥苏州、银川两地优势,引进先进的规划发展理念和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机制,致力于发展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特色服务业协同的中国西部新经济产业城。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累计引进工业项目70多个,总投资超过46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个,国内外上市公司投资企业2个。2022年成立“沙枣树众创空间”并获批自治区众创空间称号,入驻科创企业21家。强化与宁东基地、长三角区域联动,组建打造宁夏银川“双招双引”城市会客厅,助力东西协作发展。

  2013年9月,中新集团与常熟市人民政府、常熟市海虞镇人民政府签订商务总协议合作开发中新海虞花园城项目,由中新海虞作为合作区域的开发主体。项目位于海虞镇中心区域,规划面积1.66平方公里。

  2022年,中新海虞花园城项目持续打造江南特色小城样本,各项开发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功能配套不断优化,区域主通道人民路南段拓宽改造建成通车,苏州外国语学校常熟校区中小学部开工建设。南塘小区整体景观提升方案无偿移交,助力镇村容貌改善提升。联合镇政府、苏州广电共同推出“大美海虞无忧小城”走进中新海虞花园城系列报道,不断提升项目知名度。

  2014年10月,公司与张家港市凤凰镇人民政府签订商务总协议,合作开发中新鸷山桃花源项目,由中新凤凰作为合作区域的开发主体。该项目位于凤凰新城核心区以南,面积约1.58平方公里。项目紧扣“保护性开发、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开发理念,规划先行,结合鸷山特有自然资源,打造“一核双环”的生态田园社区,尊重原有地块自然肌理,恢复鸷山“山水林田湖”的自然生态,坚持保护性开发,项目形象和品质得到认可,助力凤凰镇荣获“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居住配套一方桃源里开盘销售,温泉酒店设计方案已完成,将于2023年开工。

  2011年1月和10月,中新集团与宿迁市人民政府、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分别签订了项目合作开发协议,项目位于宿迁市耿车镇、双庄镇通湖大道以东105公顷区域以及双庄镇通湖大道以东区域总面积77公顷的区域。开发建设工作已基本结束,目前运行良好,区域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2022年公司围绕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及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抢抓优质区中园资源,新增落地了吴江苏州湾智能制造产业园、中新智地(句容)智能制造产业园、滁州天长工业绿岛表面处理产业园等项目,新增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其中吴江苏州湾项目为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以外,苏州大市范围内首个区中园项目。公司区中园布局基本实现了沪宁产业创新带重点城市的全覆盖,表面处理产业园项目也分别围绕上海、南京、合肥三大都市完成了布局。

  公司不断完善区中园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标准化体系,打造好看、好用、好建、好管的标准化产品。中新智地开发的镇江新区一期、常州武进一期项目四季度竣工投运,新增可交付投运面积约13万平方米,并引进了序轮科技、恩威尔机械、捷翼汽车科技、海纳川海拉等项目入驻。

  公司苏州工业园区内工业载体的出租率约为95%,各类载体综合出租率超90%,入驻企业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23家、领军人才企业44家,7家企业入围苏州市“独角兽”培育名单。中新嘉善

  现代产业园的中新智慧园一期和苏锡通园区的中新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投入运营后已吸引未来工场、赛普生物等项目入驻,为“专精特新”优质项目提供载体平台,1年多来出租率已达70%左右,租金水平均处于当地第一梯队。

  2022年,公司继续围绕园区开发运营主业,聚焦区域主导产业开展多层次产业投资布局,以产为核,做优做强做大产业投资,形成更完整的园区开发运营产业链,实现板块协同发展,有效推动实现高水平产城融合。

  在基金投资方面,2022年公司新增认缴投资了由中芯聚源、正轩投资、恒信华业、元生创投等在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较知名的基金团队发起设立的基金共7支。所投基金全年拉动各项目在苏州工业园区及各产城融合园区总投资近260亿元。截至2022年末,公司累计认缴投资了38支基金,合计认缴金额35亿元;所投基金促成近40个招商项目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及各产城融合园区,累计拉动各园区总投资近470亿元,“以投带招、以招促投、投招联动”成效显著,进一步推动各园区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参投基金投资领域重点聚焦生物医药、半导体、高端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投资阶段以初创期、早中期为主,兼顾成长期、成熟期。截至2022年末,基金所投项目中国家级“专精特新”项目超120个,上市、已报会和拟报会项目增至70个,基金整体估值稳步增长。

  在科创直投方面,2022年,公司通过中新园创一期和中新园展一期新增投资“专精特新小巨人”及其他各类重大科技类项目共计12个,包括铠欣、中瑞宏芯等半导体项目和恩医科技、士泽生物、赛普生物等医疗健康项目。截至2022年末,公司累计投资科技类项目25个,累计投资金额4.4亿元,拉动总投资45亿元,进一步助推园区优质企业跨越式发展。

  2022年6月,公司创新创业公司债券申请获证监会审批通过,注册额度20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产业投资板块,这是公司加大产业投资力度的重大举措,助力产业投资进一步做强做大。2022年7月,首期10亿元债券成功发行,票面利率2.96%,认购倍率4.29倍,投资者认购踊跃,公司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

  本次首发登陆债券市场是公司上市后在资本市场的又一次亮相,丰富了公司融资渠道,能进一步发挥财务杠杆效应,为股东创造更好回报,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更充裕和低成本的资金保障。后续将根据公司资金实际情况和债券市场行情等择机完成剩余额度的发行。

  2022年,中新公用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着力构建以新能源、新环保、园区绿色整体开发业务为核心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新布局,提升绿色发展核心竞争力,持续赋能园区开发运营主业。在新能源业务方面:加快在新能源赛道布局发力,2022年投资设立中新绿能,定位分布式光伏电站、储能、充电桩等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收购及运营,充分发挥中新品牌影响力、公司在各产城融合园区的开发主体地位、与地方政府良好的协作关系以及公司持有众多优质厂房的优势,积极在长三角及周边区域获取工商业屋顶光伏资源。2022年公司还与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88390.SH)、苏州旭杰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36149.BJ)合资成立了中新旭德,协助中新绿能尽快抢占市场。固德威是光伏行业逆变器生产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旭杰科技是提供装配式建筑全过程服务的北交所上市公司,这些合作伙伴也将为公司带来优质的客户资源、先进的光伏电站建设工艺技术和更具竞争力的电站设备造价。此外,公司还积极推进和协鑫集团、新加坡益阁新能源等公司的战略合作,以期联合拓展分布式光伏项目。2022年公司逐步确立了新能源业务发展架构,中新绿能作为新能源业务发展平台,以重资产方式持有分布式光伏电站,中新旭德、中新春兴作为分布式光伏电站市场开发协同方,中新智业作为光伏电站专业化运维服务方,中新华

  智提供智慧化、数字化管理服务。截至2022年底,参股公司已并网投运分布式光伏电站104MW,未来三年中新绿能努力向2GW目标迈进。

  在新环保业务方面:充分发挥中新联科表面处理产业园业务优势,积极抢抓长三角及周边重点城市资源型绿色环保项目,2022年签约落地安徽天长表面处理产业园项目,服务当地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高端制造等产业的电镀及工业废水处理需求,实现了表面处理产业园业务在环宁区域的突破,与安徽舒城、江苏南通海门等项目形成较好的区域协同,对抢占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特别是在江苏环宁区域和安徽东部地区的电镀及工业废水处理市场具有积极影响。2022年中新联科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在园区绿色整体开发业务方面:持续推动位于苏州工业园高贸区的金光科技产业园绿色低碳园区项目,已完成园区综合能源规划编制,未来计划协同中新公用旗下蓝天热电、港华燃气、中新绿能等企业投资、建设综合能源站、LNG天然气储配、分布式光伏、储能电站、充换电站等绿色项目。2022年成功签约安徽舒城经开区绿色低碳园区项目,将适时开展分布式能源、充换电、工业废水处理、热电联产等新能源、新环保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助力园区绿色发展。

  在传统公用事业方面,中新公用全力确保苏州工业园区水电气等公用事业及环境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营。中新远大集中供热供冷业务稳步发展;中新苏伊士危废处置业务满收满产,中新和顺废液处置业务获国家生态环境部“全国复制推广案例”荣誉;中法环境荣获2022年中国欧盟商会碳中和卓越奖,扬州中法二期工程项目投运并连续稳定生产。

  系统梳理公司内控制度,优化内控管理体系,强化绩效考核、资金等动态管理,公司治理规范高效。全面评估并动态管控风险,进行全面、科学、谨慎的决策,不断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坚持高层次引才,加速内部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围绕“一体两翼”业务加大宣传力度,生动地展示中新品牌及核心竞争力。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进一步弘扬“团队、荣誉、使命”的企业文化。发展和安全有效统筹,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在上海证券交易所2021-2022年度信息披露考核中,公司凭借稳健的经营业绩、规范的公司运作、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以及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获得监管机构的高度认可,取得信息披露工作最优“A”级考核评价。

  中新集团由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于1994年投资设立,承载了中新两国政府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的伟大历史使命,受到中新两国领导的高度关心与支持,为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公司设立以来,始终坚守中新合作初心,以“筑中国梦想,建新型园区”为己任,确立了“以园区开发运营为主体,产业投资和绿色公用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围绕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协调统一,通过板块联动、资源集聚,实现“产业发达、配套完善、绿色低碳、开放创新”的高水平产城融合,助力国家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2022年,立足新的发展阶段,公司进一步明确“以产为核,以绿为核”的双核驱动战略,全面融入ESG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园区开发运营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一体两翼”高水平协同发展,持续夯实园区开发运营领军企业地位。

  公司聚焦园区开发运营主业,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确立了“立足苏州、深耕长三角、关注全国重点城市、适度探索‘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从2009年开始不断走出去拓展项目,围绕国家“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落地了苏锡通科技产业园、中新苏滁高新区、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布局了苏银产业园、缅甸项目;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了苏州宿迁工业园、中新海虞花园城、中新鸷山桃花源项目;并于去年围绕苏州市域一体化战略签约中新昆承湖项目,“走出去”产城融合园区项目开发运营面积超250平方公里。

  公司立足自身优势,将中新合作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各走出去区域,在园区开发运营行业内形成了强大的“中新”品牌。公司同时拥有项目拓展、规划建设、招商亲商、软件转移、产业投资、绿色低碳等园区开发运营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助力国家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推动各园区实现高水平产城融合。

  公司在园区开发运营中,始终坚持“以产为核”的理念,加大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业生态、产业投资、产业服务和产业团队的产业招投能力建设,通过能力提升,来实现各合作区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结果。同时“以绿为核”,全面贯彻生态开发理念,坚持生态优先、规划引领。强调对山、水、林、湖、草、岸、路、土等生态要素的一体化保护,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注重地方文化传承和国际文化交流融合;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载体;强化新能源和新环保事业,打造具有深厚人文情怀的绿色低碳园区。

  公司区中园业务作为园区开发运营主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高品质工业类载体、特色产业园区和蓝白领长租公寓等产品的开发运营,围绕集团战略,重点关注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嘉善等上海周边长三角重点城市进行布局。围绕集团“以产为核、以绿为核”战略,着力打造区位优越、配套齐全、品质过硬、绿色低碳的区中园产品,以专业运营能力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产业载体服务方案。未来将根据市场情况和公司发展需要,通过REITs等有效的资本运作手段,实现项目的滚动式开发,不断扩大运营管理的资产规模,将中新智地打造为“一流的区中园运营商”。

  公司目前在苏州工业园区内运营管理的标准及定建厂房约110万平方米,综合出租率约95%,吸引入驻世界500强企业23家。公司还在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和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内分别开发了中新智慧园一期和中新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的区中园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均已建成投入运营。

  公司旗下中新智地全面退出房地产业务三年来,围绕上海都市圈和沪宁产业创新带,分别在苏州吴江、南通经开区、嘉善姚庄、无锡江阴、常州武进、镇江高新区、镇江句容等地落地高标准工业载体项目,在南通海门、安徽舒城、安徽天长布局工业绿岛表面处理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项目,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转型发展初见成效。

  以上区中园板块开发运营面积约280万平方米,其中约160万平方米已建成投运,均布局在长三角区域,区位优势明显。

  为配合区中园业务资本运作,公司通过旗下中新园舍平台,与新加坡城市发展集团(CDL)共同发起成立了规模为4亿元的富隆智地蓝白领宿舍投资基金,专注于成熟的产业园区或经开区附近适合作为企业员工宿舍的存量物业资产的投资收购和运营管理。同时,公司正在筹备设立不动产基金管理平台中新园瑞,未来将作为公司产业类载体的资本运作平台,为公司区中园业务提供不动产资产管理和资产证券化服务。

  公司产业投资业务既是园区开发运营主业的组成部分,更是深度挖掘主业价值的核心成长业务。结合科技创新国家战略,立足园区主导产业,以投带招、以招促投、投招联动,开展多层次产业

  投资布局,促进产业导入,加速产业发展,深入挖掘运营价值。目前已形成以母基金、子基金、直投基金相结合,适度参与政府引导基金的多层次布局,获得良好财务回报的同时对园区开发运营主业赋能成效显著。在基金参投方面,公司选择市场化程度高、历史业绩好、与公司产业运营紧密互动的基金团队合作,截止2022年底,累计投资认缴基金38支,合计认缴金额35亿元。基金投资领域侧重于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高端装备、数字科技、医疗健康、大消费及现代服务等具备科技攻关、先进制造和发展升级等与公司各产城融合园区及“区中园”产业契合度高的行业,投资阶段侧重于早中期。在科创直投方面,公司2021年先后发起设立了中新园创一期、中新园展一期两支规模合计5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依托园区开发主体优势,围绕园区主导产业,紧扣赋能“专精特新”企业产业化和国际化特色,投资苏州工业园区及“走出去”园区的“专精特新”等优质科创类企业,其中:中新园创一期的投资区域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主,阶段以早中期为主,兼顾成熟期;中新园展一期的投资区域以公司各“走出去”园区、“区中园”为主,阶段以成长期为主,兼顾早期、成熟期。科创直投方面已累计投资科技项目25个,投资金额4.4亿元。

  中新公用在巩固优化传统公用事业水电气传统业务、全面服务苏州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立足园区绿色发展方向,着力构建以新能源、新环保、园区绿色整体开发组成的绿色业务发展架构和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格局。新能源方面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新设立控股公司中新绿能作为公司新能源业务发展平台,以分布式光伏为关键领域,以各园区屋顶为重要载体,切实把公司园区开发运营的品牌优势,转换为新能源快速发展优势;并通过集成充换电、储能业态等打造“光伏+”;做实智慧能源系统平台建设与管理,持续做大碳资产,关注碳交易。新环保方面以控股公司中新联科为重点来发展表面处理园运营、工业废水处理等业务,并积极拓展餐厨垃圾、循环产业园业务,推进减污减排,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在园区绿色整体开发业务方面,在新能源、新环保单体业务的投资、建设、运营基础上,进一步借助整合规划设计、项目建设、平台协同等优势,提供全周期绿色低碳一体化解决方案,由中新公用统筹顶层绿色规划、中新绿能提供主导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服务、由中新联科主导提供工业废水处理服务,由内外部协同方提供实施碳量化、绿色工厂认证、绿色园区认证、储能、充换电等服务及热电联产、餐厨垃圾处理、循环产业园等绿色业务,助力创建绿色低碳园区。传统公用事业和环保业务方面,保持安全、可靠、经济、稳定运行,持续提升公用事业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园区不断发展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需求。

  公司作为苏州工业园区开发主体和中新合作载体,为苏州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公司作为中新合作“走出去”载体和苏州工业园区“品牌输出”新型平台,不断借鉴创新、复制推广中新合作成功经验,推进苏锡通科技产业园、中新苏滁高新区、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等一批产城融合园区的高质量开发运营,每个项目都实现了当地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在行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公司有效发挥新加坡分公司、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和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的双招双引平台作用,打造双循环新加坡支点,不断深化中新合作,助力中新合作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开放,形成了独特的中新合作品牌优势。公司自2008年股改至2022年底,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超120亿,年复合增长率11%,良好的业绩进一步夯实了公司作为园区开发运营领军企业的品牌形象与市场地位。

  公司拥有结构合理且配置优秀的董事会,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管团队中均选任或聘用了新方的行业资深专家,使公司更具国际化的视野,能与时俱进借鉴国内国外最新发展成果;管理层团队项

  目运作经验丰富、能力突出,能够根据复杂的宏观形势和行业环境灵活优化经营战略,充分把握机遇和规避风险。同时,经营运作机制高度市场化,建立了科学的项目拓展和运营体系,保证公司竞争活力。

  公司深耕园区开发运营领域已近三十年,具有科学、前瞻性的项目选址能力和打造多赢合作商务模式的能力,紧密围绕国家“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已形成了扇形围绕上海,能有效承接核心城市产业梯度转移和外溢的项目布局,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其中,“走出去”产城融合园区项目开发运营面积超250平方公里,大部分项目已进入回报期;区中园项目所涉及的优质厂房开发运营面积约280万平方米,租赁情况良好;公司的资产优质,现金流稳定。公司还拥有先进的园区规划设计优势、全球化招商网络及优秀的招商团队,在园区开发运营已形成项目拓展、规划建设、招商亲商、软件转移、产业投资、绿色低碳的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优势。公司在各产城融合园区及区中园项目所具有的中新品牌优势、开发主体影响力及与政府良好的协作关系,深厚的产业理解能力和强大招商亲商实力,使产业投资业务在优质项目资源的发现和获取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绿色公用的新能源、新环保和园区绿色整体开发业务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同时,产业投资通过投招联动,促进产业导入,加速产业发展,并深入挖掘了各园区和区中园的开发运营价值;绿色公用业务推动绿色低碳园区的整体规划建设和绿色生态发展,加深、加宽公司“以产为核,以绿为核”的“护城河”,共同赋能园区开发运营主业的发展。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05%;实现营业利润28.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32%;实现利润总额28.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65%。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2022年“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公司围绕国家战略,在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的长三角区域扇形围绕上海布局的系列产城融合园区助力国家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推动当地实现高水平产城融合,发展前景广阔。公司在园区开发运营领域深耕近三十年,为苏州工业园区及各“走出去”产城融合园区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土地出让都好于项目周边区域,具有相对优势。

  同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引导区域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园区载体作为促进区域迈入创新驱动、自主增长的发展轨道,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提升区域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国家及地方层面从区中园土地计划安排,土地利用以及项目融资退出等环节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关于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的出台,使公募REITs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优质项目持续进入审核发行通道。公司在长三角积极拓展优质区中园项目,运营情况良好,出租率和租金具备成长空间,未来会根据公司发展需要适时启动REITs等重要投融资工具,盘活存量资产、实现滚动开发。

  2022年“二十大”报告系统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征程,在投资引领、财政货币政策紧密协同下,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稳步建立,数字经济、城市功能、能源结构、装备制造“四个升级”将形成有力替代支撑。同时,在地缘冲击不断、国外技术垄断、国内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我国加速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工作,目前约9000家“小巨人”企业中约87%的“小巨人”企业存在融资需求,股权投资机构的渗透率仅为26.5%,产业投资大有可为。与此同时,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仍在深化,科创板、注册制、北交所等制度创新的全面落地,为股权投资退出打开了广阔的通道,盘活私募投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2023年受益于国内经济增速的回升、回暖、资产估值修复,私募股权投资有望迎来又一轮发展窗口期。公司立足苏州工业园区,开发运营的产业园区规模庞大,拥有数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为产业投资提供了大量优质项目源。在此背景下,公司将利用自身优势重点关注真正创造价值、估值合理且具备一定稀缺性的国家重点扶持产业的明星项目。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近年来,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国家推出多项政策促进能源改革,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势不可挡,光伏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相关部门及各地方政府多次出台工业园区发展分布式光伏的有关政策,“十四五”期间,新建工业园区、新增大型公共建筑分布式光伏安装率达到50%以上。随着浙江等地“隔墙售电”试行政策的实施,光伏发电运营企业在电力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392.04GW,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234.42GW、分布式光伏157.62GW,分布式光伏约占全部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的40%。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达87.4GW,同比增长59%,其中分布式装机达51.11GW,同比增长207.9%,已连续两年超过集中式电站,特别是工商业分布式装机达25.85GW,同比增长236.5%。根据市场有关测算,我国工商业厂房屋顶面积约48.5亿平方米,如果光伏覆盖比例达到50%,预计未来可以安装的光伏规模达到291GW,考虑到多地要求新增工业厂房屋顶安装光伏率甚至达到100%,因此未来以工业厂房和园区为代表的分布式光伏依然具备较大潜力。同时,光伏行业技术进步带来的度电成本下降、并网运行和绿证交易带来的稳定现金流,以及近期多晶硅料价格不断下降推动组件价格下行的趋势,都将有利于增厚绿电运营商的利润。公司目前在苏州工业园区、长三角及周边区域已拥有大量屋顶储备和丰富的工商业企业客户资源,未来依托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强大的品牌优势、与政府良好的协作关系以及新能源板块协同集聚能力,有望在各级产业园获取更多的屋顶资源。除此之外,在国家环保政策日趋严厉的背景下,环保部门逐渐收紧对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标准,据测算,2027年我国电镀污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电镀污水处理有望形成一个增长潜力庞大的领域,中新联科未来的市场开拓空间较大。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以绿为核”的发展战略,立足园区绿色发展方向,强化新能源和新环保业务,推动绿色低碳园区建设,赋能园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公司以“筑中国梦想、建新型园区”为发展愿景,以“持续夯实园区开发运营领军企业地位,打造成为资本市场一流企业”为战略目标。公司发展格局为“产绿双核驱动,一体两翼协同发展”,即以园区开发运营为核心主体,以产业投资和绿色公用为两翼,通过“产绿”双核驱动,实现“一体两翼”高水平协同发展。

  在巩固苏州工业园区招商主力军地位,不断提升公司亮点项目贡献度的同时,充分利用好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和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吸引新加坡知名企业加大对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为中国企业赴新加坡和更多新加坡企业落地园区提供全方位专业服务,加速推动两地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动与对接合作,将两中心建设成为新加坡企业落户中国、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服务平台,持续提升中新交流热度,共同赋能双向投资。

  做精产业招商,提高产业研究专业度,拓宽产业生态朋友圈,强化招商竞争力,深化优质亲商服务,提高招投联动效率,培养一支专业、年轻的产业团队。各合作区围绕主导产业精准招商,同时做好三产服务业招引,积极推动教育、商业等营商配套环境的完善,高度关注人气、商气的集聚,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做优规划建设,深入贯彻绿色生态开发理念,高水平规划、高水平建设,有实施、有总结、有提炼、有贡献,打造具有人文情怀的绿色生态园区。

  区中园板块立足苏州、聚焦长三角,积极抢抓优质资源;新投运项目以产业招商为重中之重,大幅提升区中园招商能力;项目建设体现绿色理念,提升建设品质,增强产品力;运营管理融入ESG理念,提升客户满意度;存量项目不断优化客户资源,提高出租率和租赁质量。3、进一步强化产业投资。围绕与园区开发主导产业相结合原则,强化投资逻辑,精选投资赛道,以“专精特新早发现、营收利润高增长”为主要策略,形成招投联动、互为赋能格局。加大产业投资布局,重点关注招商返投、MOC和DPI指标,确保“能赚钱、能落地”的投资目标顺利实现,成为园区开发运营企业中最优秀的产业投资者。

  4、持续做强做大绿色业务。夯实由新能源、新环保、园区绿色整体开发组成的绿色业务发展架构。强化中新绿能新能源发展平台定位,快速形成分布式光伏电站规模优势;中新联科重点布局资源型电镀废水处理项目;积极推进苏州金光科技产业园、安徽舒城经开区等园区绿色整体开发业务。

  伴随公司确立“以产为核,以绿为核”双核驱动,一体两翼协同发展的基本战略,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各类业务仍面临风险和挑战。园区开发运营方面,地产行业回暖不及预期,开发区域内土地出让节奏可能放缓;开发投资成本上升可能导致项目盈利能力下降。区中园方面,热门区域投资门槛不断提高,产业招商竞争激烈,可能导致空置率上升,租金水平提升缓慢,租赁项目盈利压力增大。绿色公用方面,新布局的光伏、储能等新能源板块面临同业竞争、技术迭代压力,盈利能力可能不及预期,传统公用环保业务成本上升导致毛利下降。此外,新项目的持续拓展也对公司建设人才梯队、完善激励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公司将不断提升招商力量,强化企业管理,实现园区开发、新能源、新环保三者的交叉赋能,打造绿色低碳园区,以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潜在风险。

  近年来,公司产业投资规模持续加大,利润贡献占比逐步提升,但仍处于结构转型初期,而投资项目从初始投资到成熟盈利需要较长的培养期,在投资运营过程中,对外投资业务可能面临投资决策、投后管理、投资退出等风险。对此,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投决机制,强化投后管理,增加人才储备,产投联动,提升风险应对能力,提高项目安全性。

  公司长期以来资产负债率及资金成本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如未来产业投资、新能源投资规模加大,园区开发业务回款不及时,投资项目退出不达预期,拓展外部融资渠道受阻,可能对公司的资金周转产生一定压力。对此,公司将积极对接各类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保障公司资金安全。

  高端探针卡为高算力AI芯片质量保驾护航—— 苏州晶晟微纳半导体技术研讨会暨新品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已有31家主力机构披露2022-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3.41亿股,占流通A股89.47%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9.16元。多头行情中,目前处于回落整理阶段且下跌有加速趋势。已发现中线卖出信号。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

本站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一条沿河的小路,全长约1.6公里,苏州古城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堪称古城缩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