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博主深扒:这几种话语套路是忽悠性别对立的常用操作

  • 2022-07-31
  • John Dowson

生命之歌 一一献给被治愈的危重病患者 作者丨孙和平 “ 生命很脆弱 生命很顽強 当生命遇到疾病或灾难时 需要一种坚强的信仰 撑起活的脊梁 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病痛灾难降临时 你本站

知乎博主深扒:这几种话语套路是忽悠性别对立的常用操作本站

  这位网友说的是微博上的热搜 #如果全世界的男人都消失24小时# ,是由一位叫做“自闭少女费米米”的ID来主持的,目前该线亿。

  还是打拳的老套路,但话术设计很精巧。我给这位网友的回复是如果太在意的话不要去看了,徒增自己生气,还浪费时间。我以前说过,性别对立的操作,可以说是微博上、甚至整个互联网史上最精妙的话题设计。什么公知、新自由主义之类的,在它面前一比,就粗糙很多了。它精妙之处有以下几条:

  公知和自干五再怎么对喷,始终是一个小圈子里的话题,大部分人并不关心,或者说没有意愿或能力来较为完整地讨论这个。而性别问题几乎直接覆盖了人口的100%,有几亿潜在的“反应原料”可以供我驱使,要解决问题的只是如何把他/她们铲进炉子里,或者自己走进炉子里,为我发光发热。2、“双层放大”机制 + 好人才应该被枪指着女性担心被侵害或者犯罪行为,这是人之常情,没有问题。我们这个社会里也还存在着犯罪行为,而且短期内不可能消除犯罪。性别对立者第一步先是把中国社会中相对较好的治安现状用“新闻上天天看到女性被被杀害被冲化粪池”这种小概率事件来引发“共鸣”,将其扩大到一个很严重程度上,严重到必须要把男性全消失才能解恨或者安全的地步。第二步,把极少数犯罪分子的罪恶,投射到全体男性身上。“链式反应”需要燃料,也就是需要男女对喷。但问题是,你如果是指责犯罪分子,这就互喷不起来了。因为犯罪分子是人民公敌,很少有人跳出来为犯罪分子说话的,这热度肯定就上不去。所以,一定要在网络上把矛盾焦点引向全体男性,而且,性别攻击的重中之重,恰恰不是那些“犯罪分子”,而一定要是那些“安分守己、道德自律”的男性。这是整个话术设计中,最精妙的部分。我观察网络社会二十年,如果仅仅从技术层面看这个话术设计,真是要由衷赞叹设计者水平之高,对人性洞察之深。为什么呢?

  首先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常说性别对立者(拳师)打拳,那这“拳”要怎么才能打起来?或者换个说法,在什么情况下,“拳”是打不起来的?场景一:男:生个女孩就是生了个赔钱货,女孩上什么学,认什么字,12岁嫁了得了。女:姑娘啊,女人都是要有这一回的,王二狗虽然吃喝嫖赌,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他打你你不要往心里去。你多生几个孩子,拴住他的心就好了。场景二:男:女人抛头露面,成何体统?你哪里也不要去,就在家里洗衣做饭、看好孩子就行了。你出去干活?那不是让人嘲笑老子没本事吗?再说了,男女授受不亲,你干活的地方有男的,传出闲话来,老子又要揍你!就算出门看病,也得把脸捂严实了!女:喏喏,看那个不要脸的小妖精,居然自己下地干活到镇上做工了,净往男人堆里扎,一看就是想勾引汉子;就是,我早看她不顺眼了,你看穿的,啧啧,真是有伤风化,她男人养不活她一天两顿?不是想勾汉子是干什么?这些场景其实距离我们不是太远,解放前的中国遍地如此,党领导的工业化开始后,随着妇女解放运动铺开而逐渐减少,到今天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在主流互联网上这些观点已经没有多少市场了。而世界上很多第三世界国家里面,类似的情况和社会认知还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表现形式可能是带有“当地特色”的。在这样的场景里,“拳”是打不起来的,你说“天啊女性真是太惨了,都是怪男人”。无论男女都会很奇怪的看着你: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你是神经病吧?没有共情,没有共鸣。“拳”就打不起来。性别对立者之所以能在部分西方国家、中国互联网上能“打起拳来”,恰恰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妇女解放事业是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正是因为社会上(尤其是网络上)已经形成了“男女平等”、“尊重妇女”、“同工同酬”的正确(此处的正确一词不含贬义),所以回过头看那些现实中还存在的不足和案例,那些与期望中的目标之间所存在的距离,才会显得扎眼。无论男女都觉得这事是不好的,这才能为拳师提供打拳的土壤。

  在这世界的大多数地方,拳师是打不起来拳的。哪怕是在中国,有个宗教对女性歧视很深,女人“自愿”把身体裹起来,不抛头露面,男性占绝对主导,两性不平等程度在国内算是很突出的了。她们也是中国女性,但很少有拳师愿意朝这个方向集中火力出拳(能泛泛一提的就算不错了)。最后还要靠党和政府强力介入才能真正推动当地的妇女解放事业。回到我们刚才讨论的话题。一个潜在的犯罪分子,一个心底就不尊重女性,蔑视女性,认为女的穿的骚就活该被,甚至想去“碰碰运气”的人,他看到“所有男人都是潜在犯”之类的性别攻击,会生气跳脚和对方对骂吗?大概率不会,因为他本来就是这么认为的:男人嘛,玩女人很正常,女人生下来就是被xx的。有这个吵架功夫,还不如去安几个摄像头,去夜店门口踩踩点琢磨怎么“捡尸”呢。你这么说我,我一点也不觉得生气,就是要欣赏你的痛苦和惊慌,怎么了?哈哈。而平时遵守道德,安分守己、尊重女性的男性,看了这种攻击才有更大的概率更会生气。哦,我啥事都没干,老老实实,规规矩矩读书,照顾家庭,热爱生活,正常做人,凭什么我就成了潜在犯?凭什么我就成了压迫女性的罪人?凭什么我就成了该被消失的,该被你们咬牙切齿诅咒仇恨的对象?“链式反应”要求双方的愤怒都要是真实的,愤怒才能扩大攻击范围,这样才能持续卷入更多的“燃料”们。而攻击“良民”,则更能有效刺激起他们的愤怒、不满和委屈。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这个角度不行就换个角度刺激你,总有一天你会生气的,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新燃料”的。

  这是另外一个话术技巧。在攻击的时候,一定要火力覆盖范围极大,把全体男人都骂上。但是,如果有人不想上钩,不想做燃料,说“我没做什么坏事为什么也要被挨骂?”这时候,就要“缩”回来以退为进,表示:啊,我这是在骂那些坏男人、犯罪分子,你为什么要跳出来接?你是“好男人”你激动什么呢?看到我们骂犯你为什么要跳出来和犯共情?你为什么不和受害女性共情?姐妹们看看吧!这就是所谓的好男人,他们宁愿和犯共情,也不愿和女性共情!男人都是一样的,他们就是根本体会不到女性在恐惧什么!换句话说,就是攻击全体时,是出实拳,什么难听说什么,目的就是要勾起对方的“怒”来;而在防守的时候,出虚招,泛泛表示我这是就事论事,你非要多想那怪不了我。用偷换概念的方式,让两个原本在网络上平等的个体,凭空一个坐在了道德审判法官的位置上,另一个莫名其妙就被放在了审判席上审视。这种“伸缩自如”有利于巧妙地进一步激怒对方。试想,如果你正常在大街上走着,突然过来几个人对你说,这位兄弟/姐妹啊,我给你说,盗窃/是不好的,你一定不要去做,有些男人/女人啊,就是潜在的抢劫犯/妓女,那个小张知道吧,和你是同学,前几天刚因为盗窃/被抓了,你们既然都是一个学校的,所以我看你啊,也有点像……哎哎哎,我可没说你一定是啊,你怎么多想了呢?我是在骂违法的人啊,你着急什么呢?我给你说啊,对于盗窃/这种事,你们男人/女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就行了,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不这样做不就行了吗?你怎么还急了呢?

  4、身份绑架、投鼠忌器一旦被激怒,链式反应就可能开始了。很少有人能在被激怒的情况下,还能够精确地思考精确打击的问题。作为某个个体女性,被拳师的话术激怒,可能会去扩大攻击范围;作为某个个体男性,被拳师的话术激怒,也可能会去扩大攻击范围;而这个度,其实是很难把握的。拳师们很聪明地把自己与“女性”这个概念牢牢绑定,让普通女性挡在自己前面,承受着反击带来的力量,而自己隐身幕后,看着“燃料”们互相开火。就拿“男人消失24小时”这个攻击点来说吧,有大量反击方式,都是可能产生“扩大攻击范围”的结果的。我举几个例子:反击1、如果让女人也消失24小时呢?效果不好,这样相当于把全体女性都给放在“冒犯”的范围内了,会产生“链式反应”扩大的问题。反击2:男人都消失了,有没有想过大量岗位怎么办?核电厂、、军队、科学研究这些地方都会出问题。这个看上去已经比较温和了,属于就事论事,但是还是可能会引发一部分女性的不适,会有人说:就是因为男权社会,这些岗位才招更多男人,这本来就是性别歧视和就业歧视带来的,你居然拿这些来反过来证明男人的重要性,是不是太无耻了?也就是说,虽然这可能是个事实,但是有可能会引发部分网友对“自身就业”问题的敏感和联想,容易平增阻力,如果是我的话也不会选择这个角度来反击。反击3、女拳就是唯恐天下不乱,挑动性别对立。这个有点“精准反击”的味道了,但是由于拳师现在已经把自己和“女性”群体的概念绑得相当紧了。即使说“女拳”,仍然会引发一部分女性的不满,觉得你实际上是在说她们。

  这个看上去已经比较温和了,属于就事论事,但是还是可能会引发一部分女性的不适,会有人说:就是因为男权社会,这些岗位才招更多男人,这本来就是性别歧视和就业歧视带来的,你居然拿这些来反过来证明男人的重要性,是不是太无耻了?也就是说,虽然这可能是个事实,但是有可能会引发部分网友对“自身就业”问题的敏感和联想,容易平增阻力,如果是我的话也不会选择这个角度来反击。

  这个有点“精准反击”的味道了,但是由于拳师现在已经把自己和“女性”群体的概念绑得相当紧了。即使说“女拳”,仍然会引发一部分女性的不满,觉得你实际上是在说她们。

  我最早的时候也用“女拳”这个词,后来发现可能会产生歧义,引发不必要的敏感。后来写文章的时候都会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审查,一律更换为“拳师”这个不带性别的更中性的词汇。

  但是现在说“拳师”,仍然会有一部分女性觉得是在说她们,也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敏感性。我正在考虑以后写文章的时候做进一步的自我审查,将“拳师”修改为“性别对立者”这个更中性的词汇。这篇文章中已经开始在逐步替换了。

  当然了,对于性别对立者来说,这种步步退让的自我审查,反而会成为它们“邀功”的例证。我就见过有博主发表过类似的言论:姐妹们,你们看,由于我们打拳,现在男人已经越来收敛了,越来越小心了,姐妹们要想争取自己的权力,就得打拳,打拳最有效果!就得威胁男人要掀翻屋顶,他们才能不得不退让开窗!

  然而真正可能会伤害女性的少数犯罪分子,人家压根就不上微博和你吵吵,也更不会因为你发几篇微博就改变自己行为,甚至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档子事,女性安全也不会因为这种对无辜者的打拳而产生丝毫变化。最后不过就是良民男和良民女之间的吵闹,挑动性别对立者在后面看着流量开心罢了。

  5、巧妙利用“代言人缺位”性别对立者之所以能够打拳成功,之所以能天天把“不婚不育保平安”挂在嘴边时时提起当作一种威胁(婚育与否本身是个人自由,应完全尊重),能有这种底气,要感谢谁呢?答案是党和政府,以及所有不分性别的中国工业化推动者和参与者。如果在旧社会,或者这个世界上的部分地区。如果有人说“不婚不育保平安”,很可能会被其他人当作是精神不太正常。因为在那种环境下,“不婚不育”完全是女人吃亏——你不找男人,谁养活你?谁供你吃供你穿?你这是疯了吗?不想活了?之所以在今天的中国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里面,能有“不婚不育”的行动,是因为工业化为女性提供了抹平性别差异的途径,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女性出来工作,有了自己的独立经济来源,在家庭中才能实现平等,也才有“不婚不育”的可能。除掉通过掠夺别国方式实现工业化的西方列强,能完成工业化的,也就东亚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了,再去掉、韩国这种体量小,靠承接部分西方技术转移就能实现工业化的地区和国家。唯一真正初步实现全方位逆袭,且由此带动数亿妇女解放的,就只有新中国了。

  新中国有妇女解放运动,但妇女解放运动并没有单独拎出来作为“女权”而刻意强调性别差异甚至是对立式的“打拳”。因为妇女解放从来就不可能单纯从性别角度获得突破,而只能作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发展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得到提升。那种幻想中的“女性共同体”在历史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贵妃夫人们不会因为同为女性而对底层婢女产生什么“共同认同”,而会以跻身那怕是男人居多的上流社会而感到荣耀。因为生产力和阶级性才是塑造社会行为方式的根本力量,性别从来就不是什么分水岭。即使女人做了企业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驱动下也会选择更能给自己带来收益的员工,而不会因为同为女人就让自己利益在市场竞争中受损。

  换句话说,真正为中国妇女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并没有把自己放在“女性代言人”的位置上,而在TA们的汗水开花结果、女性地位提升后,拳师则敏锐发现了这个“奖章”居然还没人去认领,凭着声音大和出位,把自己牢牢绑在了这个位置上,并劫持了(至少是在网络上)妇女运动的方向盘。

本站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很出名的行为理论,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换言之,倘若你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