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沧浪:用文化铸就苏式园林“新经典”(图)

  • 2023-04-21
  • John Dowson

  “我不知道天堂有多美,但天堂有苏州十分之一的美丽就足够了”,这是曾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对故乡苏州的深情告白。这样的诗意生活,令人向往。然而,在眼下“千城一面”的造城运动中,苏州凭什么成为“最中国”的城市而不陷于同质化?就是因为苏州古城古建保护利用的好,这也是苏州在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进程中保持个性化城市气质的重要经验。

  近年来,苏州围绕古城保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古城古建保护的良好氛围。而作为苏州古建保护和园林地产的旗舰企业,苏州新沧浪房地产有限公司在董事长史建华的带领下,始终与姑苏古城的发展“同频共振”,积极打造古建筑保护与城市经济良性互动链,在古城、古镇、古村、古街的保护和利用,苏式园林地产的创新发展上闯出了一条新路,树立了古建保护利用和发展的成功样本。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苏州的古城保护与更新”作为国内唯一关于“历史遗产保护与利用领域”的最佳案例予以展示。在世博会展示期间,新沧浪关于古城保护与更新的实践成果,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功能的结合成果,得到世人认可,由此获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苏州馆主题优秀展示奖”。

  作为苏州市沧浪区会委员和苏州市政协委员,史建华认为,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是“三区三城”的重要单元,如何使之既传承历史文脉,又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如何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功能的结合点,是当代人必须正视和探索研究的重要命题。“苏州古城是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我们要精心地把她完好地保存并传之后人,无论是个人、集体、还是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说到苏州的古城保护与更新,就不得不提有“苏州古城改造实现综合保护和更新典范”之誉的37号街坊。在新沧浪的代表作中,37号街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为各地如何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名城保护与发展体系作出了探索,堪称史建华和新沧浪的成名之作。

  1995年苏州市实施古城街坊解危安居工程,以此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而37号街坊正是第一批试点的三个街坊之一。作为项目负责人,史建华确立了“保护古城,继承文脉,恢复风貌,延伸内涵”的建设思路,以挖掘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增强文化中心功能为主线,根据保存真实的历史遗存的原则,继承和发扬古城环境空间处理手法和传统建筑艺术特色,严格控制保护范围内建筑的形式、体量、高度、色彩,在充分体现苏州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风貌特色和历史发展脉络的前提下,完善古城功能,改善、改造古城的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居民居住条件,以实现苏州古城功能的现代化。

  同时,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包括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供电、煤气、电信、有线电视、路灯等,让这里几干户居民彻底甩掉了吊桶、马桶、浴桶、煤球炉,结束了37号街坊“三桶一炉”的时代,创造了安全、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改造还做到了传统风貌与现代设施相结合,景观价值与商业价值相结合,使其成为苏州发展旅游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并形成了“街成市,市兴街”的“凤凰街模式”。改造后的37号街坊成为集居住、商业、旅游为一体的街坊,被誉为首批改造最成功的项目,成为苏州旧城改造的经典,不仅在业内受到肯定,也得到了中央、地方各级领导的赞赏。

  作为苏州古城街坊改造建设最早参与者,新沧浪先后完成了7个街坊的改造修复工程,在古街改造方面积累了相当的功底。2006年,新沧浪斥巨资在5A级景区、千年古镇同里,打造同里老街·新江南。项目依托水乡美景和古镇深厚的人文底蕴,把传统老街的江南古典建筑与新的现代时尚经营业态的完美融合,整合水乡风光和文化优势,建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展览会议、商务消费等为一体的综合型的旅游商业地产项目。

  作为土生土长的“老苏州”,史建华对苏式园林建筑有着与生俱来、融入血脉的热爱。37号街坊改造成功后,在他领导下的新沧浪又先后完成了双塔影园、葑湄草堂、传德堂等老房子和园林控保建筑的修复利用。

  双塔影园被称为“苏州古建筑修复利用典范”,原是清朝大诗人袁学澜的故居,如今配有现代化的生活和办公设施,成为新沧浪房产公司的办公场所。在史建华的改造下,双塔影园重获新生,专家称之为“古建筑与现公方式融合的成功探索,也是对老房子如何现代运用的实践突破”。2010年,“双塔影园”作为唯一古建项目,获得了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CIOB)的“杰出建设项目管理奖”。

  在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的千年古镇同里,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400多年来的文化遗址、遗物、遗迹、遗风犹存,随处可见深宅大院、园林小筑。尤其是明清建筑众多,现存著名的有退思园、耕乐堂、环翠山庄、三谢堂、嘉荫堂、崇本堂等园林和古建筑。其中,退思园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在同里镇大叶港畔,有一座以《文汇报》创始人严宝礼的故居而闻名的环翠山庄。其最早为清同治年间画家严友兰所建宅园,又称严家花园。在新沧浪“妙手回春”之前,环翠山庄的两座古建筑破坏严重,屋面瓦垄错位渗水,木构架歪损,构件腐朽、缺失,墙面开裂。考虑到环翠山庄历史文化价值,史建华决定将其打造成一个具有商务与休闲双重环境的会所,恢复环翠山庄原有文化特色。

  作为开启新沧浪园林会所的代表作,史建华怀着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及对人性的关怀,不在于打造一座单纯着眼于商业或休闲文化的会所,而要在“苏州园林”的骨架之下,遵循亭台水榭、山石垒砌、师法自然的独特审美情趣,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赋予苏州传统园林建筑新的内涵,萃取并延展地方本土文化精髓,与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的需要相结合,构筑起一个融东方建筑、文化、艺术格调、生活品质,供现代人商业、社交、休闲娱乐和居住的园林会所。

  以环翠山庄为起点,新沧浪走出苏州,在吴江和常州打造了两大园林会所。每一个环境幽雅别致,秀丽的江南风貌与现代化的设施交汇,在满足商务、娱乐、休闲等功能的基础上,还设定居住区,实现了苏州园林可游可赏的特色。

  吴江会所在建筑传承上秉持中式传统园林建筑之风格,园中点缀以亭和榭,荷花池和假山等园林式建筑及景观元素,营造出建筑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同时,将自然的环境景观与功能布局结合,在内部装修上结合园林元素,形成商务、餐饮、休闲文化的互相贯穿与渗透,结合会议、餐饮和休闲娱乐的功能需要。

  常州会所的入园处有一面照壁,气势端庄肃穆的将军门,是东方传统文化中品位等级和身份地位的象征。作为高端商务会所,其集接待、会议、宴请以及休闲功能于一身,提供高品质服务和高品位享受,为高端人士勾勒了一个独一性、私密性的园林会所空间。

  园林会所的成功标志着苏州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标志着史建华的古建弘扬之路已经成功地打破了地域的局限,走出苏州,走向全国,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苏州古典园林宅院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史建华说。在他看来,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首先是要保护,但保护不仅仅是 “形式”上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取其精华来加以传承,即对“形态”的保护,继承其神韵和精神。继承精髓,再附以适合现代生活的需求,将它发扬光大,找到文化与建筑的平衡点,赋予钢筋水泥以文化内涵。

  而要说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嫁接、将园林风景与现代人居结合的登峰造极之作,则非“姑苏人家”莫属。位于留园路289号的姑苏人家,与世界文化遗产留园仅一路之隔,绝佳的位置加上新沧浪精湛的造园艺术,使其做到了风貌上非常传统,功能上非常现代。姑苏人家继承了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将诗画般的风景与现代人居巧妙结合。可谓“建筑中的风景,风景中的建筑”。足不出户,即可观赏到艺术化的自然风景,品味苏州特有的园林文化。

  “姑苏人家”十分注重突出园林主观绿化,主花园在花厅前,小桥流水、花草树木、假山等经典元素一应俱全。因为在中式建筑中,房和景,景是主要的,而景的核心位置就是花园。同时,把居住区、会客区和餐厅呈品字形设计。用走廊进行连接。在这里可以看到园林建筑元素的影子,同时又将传统与现代、中式与西式很好地嫁接和融合。

  考虑到住宅为现代人所居住,必须符合现代功能的需要。因此“姑苏人家”增加了地下室,并增加了练身房、音响室,视听室还有电梯。同时在门窗、材料、保温方面,新沧浪尽量用现代化的功能来满足现代人生活的质量。

  “姑苏人家”为新沧浪带来荣誉无数。去年7月,前英国副首相约翰·普雷斯科特和几十位CIOB资深会员,在CIOB全球主席李世蓉女士的陪同下参观考察了“姑苏人家”,大家对这样的苏式园林别墅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同时,CIOB对新沧浪这么多年坚持古建保护赞赏有加,并把古建保护委员会中国基地设在新沧浪公司,这是国际上对新沧浪成果的最高肯定。

  2008年,“姑苏人家”项目获联合国人居署迪拜国际最佳范例(中国推动奖);2009年:姑苏人家别墅项目获得中华建筑金石奖等荣誉。而除了“姑苏人家”这样的高端项目,新沧浪还在常熟打造了“书香名苑”这样一个普通园林公寓,创造性地把亭台、楼阁、花窗等苏州园林的经典元素拆开,分布于小区各个角落,打破别墅的局限性,让全体居民共享园林盛宴。

  蒯祥,字廷瑞,明代吴县香山人,明代初期建筑名家,北京的设计者,被誉为“香山帮”鼻祖。“对于蒯祥这样的大师,后人要做的不仅仅是瞻仰和纪念,而是在保护和传承基础上对苏式园林建筑的弘扬和创新。”史建华说。苏州传统建筑的传承需要发扬光大,需要研究,但苏州比较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交流,一方面就要研究,一方面需要培训。目前新沧浪正在朝此方面开展工作,也得到了国际国内多家专业学会的认可。

  因此在风光旖旎的太湖之滨,新沧浪在当年“蒯鲁班”的故乡所在地精心打造了“蒯祥园”项目,志在将其建成一个集古建工具、工艺、作品的博览园。“蒯祥园”一期主题为“江南古建博物馆”,主要由纪念馆、江南古建博物馆和体验馆组成,馆内布置围绕蒯祥、计成和姚承祖三位中国传统建筑大师在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方面的功绩展开论述,主要目的是借“蒯祥园”这个平台,弘扬苏州传统建筑风格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史建华表示,之所以选择“蒯祥园”作为传统建筑研究和发展基地,是因为“蒯祥园”在建筑文化传承上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去年9月,“蒯祥园”被授予“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传统建筑研究发展基地”。通过“蒯祥园”集结各方力量,形成一个对苏州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发展的,集设计和施工、理论和实践、社会和市场并举的基地,无疑将为苏州传统建筑的发扬光大和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毫无疑问,史建华带领的新沧浪已成为苏州乃至全国古建改造保护和营造传统建筑的“旗舰”,面对当前功利性的房地产开发浪潮,新沧浪义不容辞承担起旧城古镇改造,抢救古建遗存的重任。浸润于深厚的吴文化,新沧浪坚持“专业保护、科学保护、开放保护”的原则,相继成立了一系列“吴”字头的专业公司和机构,包括吴都古建咨询管理公司、吴都古建公司、吴都经营公司,以及专门进行古建筑保护利用研究的吴都学会。

  2011年5月,省委、苏州市委蒋宏坤在调研定慧寺巷、37号街坊等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情况时要求,善于创新举措和办法,实现保护与利用的最佳结合,并在创新中走出苏州古城保护和文化传承的特色之路。他说:“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是苏州发展的宝贵资源。传承文化、保护古城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要创新举措和方法,使古城保护不留遗憾。”

  不只是苏州,眼下各地都掀起了古城古建古宅保护利用的热潮。新沧浪保护传承、发展利用、研究创新,锻造了一支从策划、设计到选料、施工的,以旧城改造为专长的、以营造苏州传统风貌建筑为特色的古典园林建筑专业团队,在古建领域形成融苏州古典建筑理论研究、项目开发、设计、施工、建材设备、园艺景观、绿化、室内装潢、家具及相关手工艺行业于一体的产业链开发体系。史建华表示,新沧浪未来将走出苏州,参与全国各地古建古宅的保护利用工程,弘扬民族传统建筑之花,在更广阔的天地续写新的辉煌!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