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常州名人故居遗存探寻常州古董级宅院府邸与常州园林艺术

  • 2023-05-14
  • John Dowson

  董亦湘的故居,有着130多年的历史,如今“淹没在武进乡村一安置小区内,成了唯一的‘钉子户’。老宅的后人也不知道,是继续守着老宅,还是同意拆迁。”董亦湘是谁?早期活动家!陈云、张闻天都是他介绍入党的,是他组建和参与了沪宁线沿线城市多个党组织的成立啊!

  位于原市政府北端乌龙庵2号的饭店,是清朝灭亡、肇始后常州出现的第一座“现代化”西式洋房,它的出现曾开启了近代常州城市建筑的先河。它建于1916年,建造者是江阴人金泽初,因《金氏家谱》的堂号为慎俭堂,故金氏建房时在墙的四角放置了“慎俭堂金” 的界碑标志。作为乌龙庵地区唯一留下的历史建筑,饭店的修复工程已经开始。

  饭店所在的乌龙庵地区,因清代有乌龙古庵而得名。这是常州一处古老的住宅区,粉墙黛瓦、庭院深深、古巷纵横,马头墙、观音兜、古井、古树组成了一幅绝妙的老常州风景画,让人流连忘返。老宅的建筑风格和建造时代各异,这里仿佛是座建筑博物馆。这里还是孟子后裔的居住地,曾有一座“亚圣庙”祭祀先哲孟子。这里曾孕育了许多名人:蒋维乔、孟森、孟宪民、孟宪承等。从明、清以来这里还一直是武进县衙署所在地,其南是原常州市政府所在地。

  常州清潭荡下村有一处保存非常完整,距今100多年的清朝古宅。据主人郑大爷介绍,房子在他爷爷那辈就存在了,听家里长辈说,爷爷兄弟2人过去在福建以出海跑船为生,有一次接了一笔大单子,赚了钱之后就回老家盖起了眼前这座宅子。“我今年89岁了,算起来这房子应该是清朝后期建的,少说也有130年了。”旁边邻里的房子以前也都是格局一样的老宅子,但是考虑到生计和居住,大多数都被改建成了现代房屋,只有郑大爷家的房子被保存了下来。“我大半辈子都是在这里度过的,直到1994年我母亲去世,我们一家才搬到前面的新房子里住。”

  去年4月,孟河镇、焦溪村和杨桥村的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名村的申报工作启动,当年6月通过了省专家组考评。8月,孟河镇、焦溪村分别“升格”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2500多年前,吴王夫差开挖了我国南方第一条大运河,它的终点,就在这孟河江畔。如今,这条古运河的遗址还在孟河老街边静静地沉睡。当你对书本上介绍的“齐梁文化”一知半解,可以到孟河的东岳庙、古戏楼、九龙禅寺走走转转,或许就有了灵感。身边人身体抱恙,依然会想到去拜访孟河医派的后人医生们……孟河古镇的历史,是活着的。保留下的古风韵,依旧触手可及。并且,在成为历史文化名镇的契机下,定会焕发出别样新生。

  梅村古戏楼座落在西夏墅镇梅村的东林寺前,建于150多年前的清代,据说,当时是由长巷里村的姚绍仁负责建造的。该戏楼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戏楼楼台高3.5米,宽8米。完好时的戏楼,古香古色的楼台顶上雕龙画凤,正中有一块大匾,上写“仁神怡和”四个大字。戏台两旁有一副对联,上联是:“闹哄哄上台,冷清清下台,上台应想下台日”,下联是:“忙碌碌做戏,静悄悄看戏,做戏予望看戏人”。台前装有红漆木板排门,雕刻着雅致的花纹。演戏时,脱掉排门,演完戏再把排门上好。戏楼坐南朝北,楼前有近500平方米的开阔地,供各地群众聚集在这里看戏。届时,戏楼前一棵古银杏树旁,便会摆满了前来做小生意的摊贩,场面相当热闹。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青果巷就名列常州市历史文化街区。青果巷文化街区保护范围面积约为8公顷,是常州城区目前保存规模体量最大的一处历史文化街区,是展现老常州传统生活面貌和城市格局的集中区域,还有就是名人众多。可以说,青果巷是常州的“根”,是常州文化之魂。这位负责人介绍,瞿秋白、唐荆川、赵元任、周有光、刘国钧等这些响当当的名人,都是诞生于青果巷内。青果巷内,瞿秋白故居(天香楼)是全国文保单位;赵元任故居、唐荆川宅、恽鸿仪宅是省级文保单位;刘国钧故居则是市级文保单位。另外还有一处市级控保单位:天井巷元井,天井巷元井有800多年历史。青果巷另有3处古树名木,8处历史建筑,古井十余口,这些都是常州历史文化遗存的精华所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