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一个汉字换了种读音被未婚女性谩骂如今这个字每人都在用

  • 2022-07-04
  • John Dowson

作者:儒风君 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有诗云: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九九重阳至,浓浓敬老情。九为阳数,两个九便为重九又称重阳。九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大的数字,因而重阳节又有长久长寿的寓意本站

他把一个汉字换了种读音被未婚女性谩骂如今这个字每人都在用本站

  身在中国,我们从小就要学习中文汉字,从简单的横竖撇捺感受其背后传达的文化含义。而对于汉字的来源,有远古时代象形文字演化而来的,当然也有一些是由后人为了文化传播的需要而创造了一些新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想要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字并不简单,想要人接受一个新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们知道,在时期,新旧文化思想交融,还有西方文化传入,可以说这个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那个时期,爆发了新文化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新文学得到提倡,旧文化得到。这场运动可以说是成功的,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也使得很多西方文学作品不断涌入大众视野。

  当然西方文学作品得以在当时广泛流传,离不开担任翻译西方文学作品的文学工作者。然而他们在翻译这些著作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他们发现,英语中的“she”代指第三人称的女性,但是在汉语中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汉字翻译。当时的工作人员中,有一个叫“刘半农”的人,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个汉字,读作jiě,早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发明出来了。在《集韵.上声.马韵》中,“姐毑她媎”并列,表示的是同一个意思。而今天说的这个字就是“她”字。最开始是表示“姐姐”的意思。研究汉字文学的刘半农看到这个“她”字,便觉得若是用来形容第三人称女性代词极好。毕竟这个字和“他”字极像,就像英文中的“she”和“he”也十分相似,在书写翻译工作中十分方便。

  于是在1917年,刘半农便提出用“她”字对应“she”的建议,并把读音换成“tuo”音,以在发音上有别于“他”字。然而他的这个提议引发了当时不少人的争议,尤其是当时的未婚女性知识分子。1920年,一位署名“寒冰”的作者在上海《新人》杂志刊登了一篇《这是刘半农的错》的文章,认为新创“她”字没有必要,毕竟第一、第二人称的“我”“汝”等字,也没有男女之分,再说“她”、“他”两字,只能在阅读时分别,读音上区分度不大。紧接着又有人支持刘半农的“她”字。这项关于“她”的提议引起当时社会的很大争议。

  到了后面,刘半农到了英国留学,看着国内还在争议这个问题,于是开始重新思考“她”字作为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是否有必要存在。紧接着刘半农在《时事新报·学灯》发表了《“她”字问题》,文章中阐述了他的观点。刘半农在文中说明如果没有这个“她”字将会形成怎样的麻烦,比如当时只能用“伊”字形容女性,而这个字使用的地域比较小,难以普及。而这个“她”字,形式上和“他”字极像,容易辨认,而又有显然的分别,不至于误认。

  这篇《“她”字问题》发表以后,便马上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不过到了后面,这个字的读音自然而然改成了“ta”,这样更加方便口头传播。

  刘半农对于“她”字首创性地提议,虽然在当时引起了较大的争议,但事实上这是一个有益于文学传播的提议,现如今我们在日常的生活汉字的使用中都离不开这个“她”字。

本站 文丨梁实秋 人没有不懒的 人没有不懒的。 大清早,尤其是在寒冬,被窝暖暖的,要想打个挺就起床,真不容易。荒鸡叫,由他叫。闹钟响,何妨按一下纽,在床上再赖上几分钟。 白香山大概就是一个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