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那个村村办小学的时代——浦江教育百年图片展二

  • 2023-03-31
  • John Dowson

  从前,读书只是部分生活殷实的人家才有的可能,温饱都未能解决的民众,是进不了私塾,请不起老师的。虽然也有一些开明的乡绅会出资在村里建私塾,或村宗族设学田建私塾,但这样的只是极少一部分。

  在中国党的领导下,每个村子由村集体开办了学校,办在家门口的学校使得孩子们都有上学的机会。人人都能入学,人人都能读书成了现实。

  1951年平湖村初级小学的聘书,任期一个学期,每周教课2500分钟,每月薪金稻谷100市斤。

  从六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学校办在村里是常态。一所学校几十名学生,三四位老师。一层平房的教室,水泥柱的篮球架,沙土的球场是村校的标配,复式教学更是常态。

  村村都办小学,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成了教师群体的主力。1970年,更是扩展自然村办学,仅石宅乡就有26所小学。当时,老师的工资或是由生产队里计工分,或是每月发放18.8元的工资。

  照片为杭坪镇茶山村小1978年的毕业合影照,有16名毕业生。当时,学校有教师4人,其中民办教师2人,代课教师2人,小学为五年制,还设有幼儿班,幼儿班与低段年级开设复式班2个,四、五年级包班。

  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让学校布局调整有了可能,90年代末,每个乡镇均留一所中心小学和较少的完全小学。二十世纪初,一些完小也开始撤并。调整后,基本实现了每个农村乡镇一所小学,使得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教学效益得到提升,课程更加规范,质量也得以保证。

  2004年,石宅初中并入壶江初中,校舍与石宅中心小学打通,石宅学区的曹源、程家等完小并入石宅中心小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