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井保护利用及“井文化”重塑探讨与深度反思

  • 2023-03-18
  • John Dowson

  在广大农村,水井和农民有着很深的感情,可以说,有水井的地方,就有人在那里生活、繁衍,人们在选择居住环境的时候,会选择有水井和水源好的地方,依水而居,在水一方,有了水,就能生存下来,就能过上更好、更殷实的日子和生活。

  水井的好坏,对广大农民、农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的提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成为一种乡愁的重要符号,成为农村的一种浓浓的“水井文化”。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水井的利用、保护,水井文化的深入挖掘,值得研讨和深入反思。

  (一)水井管理滞后。中国有几亿的农村人,虽然随着生活的改善,很多人吃上了自来水,但更多的人,还是在利用水井生活,有自来水的农村,只要有水井存在,也会更多的选择到水井去打水,这成为中国农村人的一种习惯和情结。但是,水井的管理上,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管理上存在滞后。

  (1)水井管理缺人手。在农村,随着打工潮流,在农村主要是儿童、妇女、老人,青壮年在外打工挣钱,在家里的主要是老人小孩,在水井管理上,存在人手管理的问题,只要有一口水吃,老人和小孩因为自身的原因,也不会去搭理水井,导致一些水井的破旧,水质变差。

  (2)管理意识的淡薄。水井是公共的资源,一口水井,供应着很多的家庭,三个和尚没水吃,放在这里很是合适,有的农户觉得,反正这是大家的事情,大家的马儿大家骑,你推我攘,在水井的管理上就出现了严重的缺口,导致水井常年无人打理,人畜饮水、打药用水、洗衣用水等的严重交叉使用,导致恶性循环。

  (3)各自为政或者无为而“井”。“各人自喝门前水,莫管他人瓦上霜”。只要自己有水吃,自家的水井有水,就心满意足了,别人家的井,是别人家的事情,各自吃着各自水井的水,缺乏借鉴性和提升性。目前的现状是,水井打造上虽然有“感情情结”,但水井文化的打造缺乏,水井基础设施建设太薄弱,废弃水井增多,水质遭到垃圾、药物的渗透和破坏。

  乡村振兴,笔者觉得,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经济条件改善,自然生态的进一步保护,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乡愁更加浓厚。农村水井的管理意识的强化和农村水井管理,需要进一步提到议事日程,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部分。

  (1)尊重村愿,做到“一井一管”。水井是生命之源,也是当地文化和重要的乡愁文化,在管理上,要充分利用院子会、屋场会,强化管理宣传,做到“一井一管”,要改变过去那种水井无人管理,脏乱差,水质差,污染严重等状态,在院落中确定管理的人员,实现轮流管理或者选定人员管理,实现管理的有序化、人性化、常态化、公开化、市场化。

  (2)加强对农村水井保护的资金专项投入。没有资金投入,管理也是一个空架子,针对农村水井,要做到“量化”,一个水井供应多少人,有多少口水井,水井水量如何,都需要进行有效掌控,通过资金的倾注,对水井进行保护,把资金用到水井的开发利用、管理、文化的塑造上来,让水井焕发无限的活力和魅力。

  (3)水井文化的“重塑打造”。一个地方的水井,是源泉,是生命的源泉,也是文化的源泉,在百年或者千年的流淌中,水井环抱的地方或者村落,流传下来的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和文化符号,好人好事好品行和作风,当地茶文化、酒文化的延续等等,和水井的文化延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无尽的渊源。在水井文化的打造上,这些都是重要的文化符号。

  (4)分级设井,让水井更“净”。水井不光是喝水生活生存的地方,在打造中,就要对水井进行梯级、立体利用,如分成阶梯,第一级,用作喝水用水源;第二级,用作当地村民浆洗衣服用的;第用作打药所用,通过池子的利用和分离,水井完成了不同的使命,满足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在水井的周围,一些生态画、绿化带、文化符号的加入,让水井更实用和靓丽。

  (5)强化保护意识,水井是生命的源泉,所以保护势在必行,垃圾分类、药物用水、污染物的排放等,对水的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提高环保意识,通过水井保护这一载体,引导村民做生态的主人,通过水井治理保护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的认识,达到生态宣传的效果。

  总之,水井,就像是一根纽带,是农村生活的纽带、文化的纽带、生态的纽带、管理的纽带,要牢牢抓住这根纽带,让生活更美,文化更充盈,乡愁味更浓,生态环境治理更有效,管理更。在实现水井管理与文化的重塑中,实现乡村振兴和文化复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